第271部分 (第1/4页)

泰正元年十二月初三,皇帝朱常渊突然让曹化淳对朝臣宣读一份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故怀明太子由渠,好学不倦、敦信仁厚,本为天之宠儿,无奈早夭,朕痛心疾首,每每夜不安眠!”

。。。。。

“太子之子朱慈烺,日表英奇,天资粹美。朕以太祖皇帝之故事,册其为皇太孙!钦此!”

曹化淳读完诏书,下面的百官脸上一愣一愣的!

而且,所有的官员都朝为首的十一名阁臣的脸上瞅了过去,都很好奇这种荒唐的圣旨内阁是如何审核通过的。

立前明皇帝崇祯的儿子朱慈烺为皇太孙,这尼玛不是胡闹吗?

其实,最惊讶的不是下面的那些官员,恰恰是阁臣。

十一名阁臣心里明白,这份诏书,本就是朱常渊自己炮制出来的,没有和内阁的人打任何招呼。

“陛下!”刘宗周说道:“臣以为此举大为不妥,故太子朱慈烺虽。。。”

“大胆!”刘宗周还没说完,曹化淳就指着刘宗周的鼻子说道:“刘大人,怎可直呼太孙殿下名讳!”

候恂一脸的懵逼。

这,太子的事情刚刚完毕,怎么就跳出来个皇太孙,朱慈烺什么时候变成朱由渠的儿子了,这似乎也没有通报百官啊!

当然了,那个时候朱由渠也不是皇太子,如果朱慈烺真的过继给朱由渠的话,这不用通报似乎也说得通。

只是,唉!

候恂突然明白了朱常渊的用意。

其实之前所谓皇太子朱由渠云云,都是幌子,朱常渊真正的目的还是在朱慈烺身上。

“陛下!”刘宗周还要说。

“大胆!”曹化淳再次上前想要阻拦。

朱常渊说道:“曹爱卿退下,刘大人是内阁重臣,有话自然可以说。”

“陛下!”刘宗周跪倒在地,说道:“此册立诏书事关重大,内阁事先并不知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刘宗周咚咚咚的将头磕的鲜血四溅。

朱常渊说道:“刘大人切勿如此,只是不知道朕的这封册立诏书有何不妥?朕不是要故意瞒着内阁,而是朕以为,这种事情内阁会完全同意朕的做法。”

“陛下!”候恂佝偻了身子出列,奏报道:“册立皇太孙之事,于礼不合!”

“有何于礼不合?”朱常渊从龙椅上站起来,说道:“当年太祖皇帝的时候,皇太子朱标亡,建文帝不也被册立为储君了吗?”

“但。。。”

“诸卿有何疑问?”朱常渊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说道:“怀明太子虽然在册立之前殇,可其终究为太子,朱慈烺过继其名下,就是他的儿子,朕以太祖皇帝之旧事,完全合情合理!”

百官这是才想到,朱常渊原来是给他们挖了那么大一个坑。

“可是陛下,朱慈烺乃是前明太子,是烈皇帝之遗骨,臣担心陛下千秋万岁之后,基业不稳!”

“放心!”朱常渊甩了甩袖子说道:“不会的,真的宪法你们也看到了,自朕以下,皇帝皆不会干预朝政!国家有你们这些大臣来治理,何谈基业不稳之说?”

“朕意已决无需再论,冬至之日册立皇太子祭天大典改为册立皇太孙祭天大典,一应物事皆不可少,典礼务必要办的风风光光,如果哪里出现一丝一毫的问题,朕唯你们礼部是问!”

群臣不会如此容易屈服,但是,朱常渊同样不会屈服。

当然了,面对自己的属下,他不会做出举刀乱杀人的举动,不管怎么说,下面的臣子虽然和自己的意见不统一,可也都是为了自己的天下着想。

朱常渊干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出家!

老子不干了,皇帝你们去干,我要出家做和尚!

他还煞有介事的跑到了嵩山少林寺,做出一副我要出家你们别拦我的举动。

于是乎,百官不得不屈服!同意册立朱慈烺为皇太孙。

这一仗,又是朱常渊赢了,但是赢得有些不轻松,差点跑到庙里当和尚了。(未完待续。。。)

第75章最后一颗子弹

泰正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冬至!

天气冰冷,早上竟然飘飘忽忽的下起了小雪。

由于今天是皇太孙加冠和举行册立大典的日子,所以朱常渊起了个大早。

晚上留宿于皇后之处,张嫣自然极尽承欢之能,博得了朱常渊的开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