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 (第1/4页)

学生们借助地球仪的指导,还在咀嚼朱由检的话,这些知识他们一时还难以全部消化。

这些地理班的学生,也许成不了牛顿、伽利略,但只要他们坚持对地理的兴趣,坚持他们的研究方向,朱由检相信,大明迟早会出现航海家。

欧洲的崛起,不是起源于英国的产业革命,不是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而是起源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大发现。

临下课时,朱由检特别强调:“同学们,我不是专业的地理老师,因此送给你们的地图和地球仪,都不准确,要绘制准确的大明地图,乃至世界地图,就靠你们了。”

第二节课时化学课,朱由检让侍卫提着一个大大的木制食盒,来到到讲台上。

“什么是化学?老师肯定和你们说过,我就不重复了。举个例子,修路用的水泥是用化学的方法烧制而成,陶瓷也是烧制而成,还有这个。”朱由检从事盒中取出一个烧杯,放到讲台上。

“水晶?”前排的学生小声议论着。

“这不是水晶,而是玻璃。”朱由检纠正道,“这是前不久才烧制出来的玻璃。”

“玻璃?玻璃是什么?”只有极少数学生听说过玻璃,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纯净的玻璃,大明毕竟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

朱由检又取出一些玻璃导管、烧杯、广口瓶,“这些都是玻璃,但他们与陶瓷、水泥的烧制方法却是不同。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玻璃来做两个实验,让同学们看看,什么是化学和化学变化。”

全班学生都雅雀无声,一个个瞪大眼睛,连旁听的老师都是如此。

朱由检从食盒中取出一个注满清水的烧杯,烧杯中插入一个玻璃制的导管,“你们谁有兴趣?上来做个实验?”

前排的一名男生,缓缓走上讲台。

“你先通过这根导管,用力向杯中吹气,看看杯中的清水有什么变化。”朱由检看了眼这名显得有严肃的学生。

学生将导管衔在口中,鼓起两腮,用尽吃奶的力气向杯中吹气,但清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哦,对不起,我拿错了,应该是这瓶。”朱由检又从食盒中取出一个注满清水的烧杯,“这位同学,你再试试。”

这位刚刚有尴尬的学生有用力吹起来。

“水变浑了。”不一会儿,前排的学生就发现了清水的变化,他激动地大喊起来。

后排看不清的人群开始躁动,开始挤向前排,连那名吹气的学生也是放下导管,他要看看杯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同样是一杯清水,刚才那杯没有变化,现在却是出现乳白色,这是为什么?”朱由检略作停顿,“因为后一杯不是清水,而是石灰水。”

朱由检讲解了石灰水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和碳酸钙的原理,“大明的两广、江南等地,都有闻名于世的钟乳石,这就是钟乳石形成的原因。”

学生们的思维从课内游到课外,又从课外回到课内。

“再做一个实验。请问同学们,以你们的生活经验,怎么才能将生鸡蛋煎熟?”朱由检虽然没有当过老师,但从学生的经验也知道,设疑、实验、解惑、归纳,是学习化学最基本的方法。

“当然是用火。”这一次回答的学生不止一两位,看来这些学生还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但是,不用火,我也可以煎鸡蛋。”为了安全,朱由检让前排的学生往后挪一挪。

“同学们看好了,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朱由检从食盒内拿出一个普通的白色瓷碗,再取出一个新鲜的鸡蛋,为了让学生相信这不是魔术,他将鸡蛋放到学生的手上,让学生仔细看看。

等学生将鸡蛋还到朱由检的手中,他当着学生的面,打开鸡蛋,倒入瓷碗中,“看好了,我只用一杯清水,就可以煎熟鸡蛋。”

朱由检从食盒中拿出一个有盖子的细口瓶,瓶中盛满清水。

在学生的注视下,朱由检将细口瓶中的“清水”倒入瓷碗中,然后迅速后退到安全距离。

瓷碗中的“清水”立刻沸腾起来,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在寂静的课堂上,这“噼噼啪啪”的响声能传到后排座位。

等到瓷碗像课堂一样归于寂静,朱由检才上前一看,乖乖,鸡蛋果然煎熟了,上面还有一些黑色的糊。

“同学们,你们依次上来看看,鸡蛋熟了没有,但不要碰瓷碗,更不能用嘴去尝———————我忘记放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