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部分 (第1/4页)

岵坏眉唇�荒傻乃耙��八淙幌裢跽乒袼�担���⒆苁嵌嗾髁苏庑┧耙����

朱由检淡淡一笑,“刘东主可知,商人交纳了这些税银,能获得哪些好处?”

“好处?”刘中俊疑惑不解,“白白交纳这些税银,我等哪有什么好处?”

“哈哈,刘东主有所不知,北方开始的新政,乃是推行万民平等。”朱由检高举双手,向北京的方向行了一礼,“士农工商兵,大明延续了数百年的特权阶层,即将作古。”

周儒生眯起眼睛,显然在深深思索,“王掌柜的意思……”

“从今以后,再没有士农工商兵之分,中五省和南五省不久将开启义务教育,无论原来是什么身份,所有的孩童都可以入学堂读书,都可以参加科举,将来都可以为官。”朱由检端起茶杯轻轻呷口香茗,“哪像现在,当兵的将来生了孩子,依然是军户,我们商人就是挣了再多的银子,也只有经商的命运。”

“王掌柜所说,可是真的?”周儒生颇有些家产,虽然算不上富商大户,但培养子孙读书,还是绰绰有余,如果子孙能够当个一官半职,将来也不会仰人鼻息。

“当然是真的,北五省已经实行了。”朱由检轻笑,“不过,将来为官也不是什么特别荣耀的事,既然万民平等,大家都可以为官,官员也就不稀奇了。”

“不然。”周儒生摇头,“无论如何,为官总还是光宗耀祖的事。”

“周东主此话就不一定正确了。”朱由检知道儒教早已深入百姓的骨髓,要想改变他们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得让他们看到活生生的事实,“将来要是为官,可是一项危险的职业,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被绳之以法。”

刘中俊支起脑袋,明显不以为然,“王掌柜此话,有些骇人听闻了吧?”

“哈哈,将来为官,还真不一定是好事。”朱由检想起后世的俚语,“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冷清,听得见指示,看得见百姓,两位想想,既然为官无法贪墨,俸禄能否养家都一定,还有几人争着为官?”

“真是这样吗?”周儒生像是喃喃自语,“这世界,到底要变成什么样?”

“两位东主,说句不见外的话,还是我们商人自在。”朱由检话锋一转,显得有些孤傲,“只要手中有银子,想干啥就干啥。”

“那是,那是。”刘中俊连连点头,但他忘了,新政并不能直接给他带来银子上的收入,一切,还要靠自己去拼搏。

“王掌柜,打算在南京做点什么生意?”过了好久周儒生才问了句。

“我呀,先看看吧。”朱由检微微一笑,“我在北方的主业是皮货,看来南京没什么市场,先看看再说。”

“王掌柜要是有闲情,可以去秦淮河上看看,十里秦淮河的景致倒是不一般!”刘中俊压低声音,神秘一笑。

周儒生狠狠白了刘中俊一眼,“就知道秦淮河,王掌柜可是做大生意的人!”

“哈哈。”朱由检抬头大笑,“十里秦淮河,六朝金粉地,听起来就不错嘛!”忽而话题一转“在下此时南下,乃是为了商机,一旦此事有了眉目,在下一定去秦淮河感受一下,到时候,刘东主可是要做个向导,哈哈……”

朱由检离开茶肆,有走访了几处,发现主要是官府的宣传不到位,百姓,特别是商人,对新政了解不够。

他叫过一名锦衣卫,耳语几句,让他晚些时候去找江南省省长田明达,加强新政的宣传,要让百姓看到新政有利的一面。

离开南京城的时候,王慕九已经准备好了马匹,现在南京府至镇江府、苏州府、松江府(今上海市)已经有了水泥大道,水泥路面太过坚硬,马蹄上包裹了厚厚的棉花。

从南京至苏州,不过二百五十里,但朱由检一路走走停停,第二天午时过后,才挨到苏州城下。

王慕九照例带着亲兵、马匹去城外的军营驻扎,对外只说是军事交流,暂时没有透露朱由检的行程。

朱由检在付小剑等二十名侍卫的陪同下,步行朝苏州城西城门走去,“小剑,你说刘芫芷这丫头,回到苏州城了吗?”

“嗯?”付小剑愣了一会,才想起曾经待在乾清宫研究纺纱机的她,“陛下,从大沽坐船南下,再溯江而上,在苏州府登陆,最多不过半月,她应该早就回到苏州了。”

“奥!”朱由检也不知道为何会想起刘芫芷,也许苏州只有这一家子熟人吧,“小剑,走,入城看看,都说上有天堂,下游苏杭,不知道苏州到底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