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来兴儿才坐下,陡然间听此一问,下意识地又站了起来,正色答道:“是的,其中缘由,皇上和李大人、谢大人都是知道的,小的不敢隐瞒。”

吴弼盯着他的眼睛,继续说道:“你别多心。昨日老夫得到消息,有人在长安城内见到一女道士,长得与芙蓉颇为相似。老夫怀疑芙蓉未死,她在京城出现,老夫担心对皇上不利,因你与她相识,故有此一问。你且想想,她过去与哪座道观相熟,或者与哪些出家人有过来往?”

来兴儿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摇摇头,答道:“小的两年前与她只在宫内见过几面,且当时并没有宫外的陌生人在场,大将军问的,小的实在是不知。小的听说那日,除了张谅大将军一人外,皇后一党尽皆被李大人捕获,怎么竟还有人逃脱?”他面对着吴弼说起芙蓉,心里着实的不踏实,所以试探着问道。

“是这样的,芙蓉那日不在张氏身边,事后,军士们发现清宁宫内有一具被毁了容的女尸,体貌特征与芙蓉相符,据此断定芙蓉已死。”吴弼似乎没有在意来兴儿为何会多此一问,随口向他解释道,“小兄弟,我瞧你颇受皇上器重,延英殿又是皇上常来之地,往后可要多加留神才是,别被芙蓉派在宫中的眼线钻了空子,做出什么来。”

“有大将军亲率禁军驻扎在这儿,谅他们也不敢来这儿造次。”来兴儿不时失机地恭维吴弼道。

吴弼听了,皱了皱眉,转瞬间换过一副笑容,指着面前的饭菜说道:“只顾说话,饭菜都要凉了。小兄弟,来,多吃一些。”

说话间两人吃喝已毕,吴弼吩咐亲兵道:“去瞧瞧那黄某人在帐外吃完了没有?”

亲兵笑着回道:“他早就吃完了,正站在帐门外候着大将军叫他呢。”

来兴儿想趁着老黄未入帐前,向他问明张皇后的埋身之地,借机向吴弼告辞道:“承蒙大将军款待,小的感激不尽。大将军如果没有别的吩咐,小的这就回去了。”

“小兄弟莫急,且再多留一刻,老夫还有事要劳烦于你。”吴弼摆手止住来兴儿,命亲兵到帐外把老黄叫进来问话。

老黄再入得帐中,依旧带着几分不自在,冲吴弼行过礼后,低头直挺挺地站在那儿,一言不发。吴弼见他如此,冷笑一声,径直问道:“若不是今日撞上,本将军尚不知道这百十来号禁军中还藏着你这么位大功臣。先帝爷临驾崩前,张氏可是死在你的手上?”

第二十章 隔墙有耳(四)

老黄只道是来兴儿向吴弼说了什么,吓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迭声求饶道:“小的以后再不敢胡说八道、胡作非为了,求大将军饶过小的。”

吴弼被他弄得有些莫名其妙,断喝道:“你站起来!老夫麾下从不出这等怂包货色。不就是调戏过个宫女嘛,李进忠能饶过你,老夫就不能吗?你只要老老实实地回话,本本分分地当差,不出一年,老夫保你仍做得个禁军校尉。”

老黄期期艾艾地站起身,瞅瞅来兴儿,又看看吴弼,壮起胆子说道:“大将军圣明,不出一日已将小的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大将军有什么话尽管问,小的若说半句谎话,还叫小的去打扫茅厕就是。”

吴弼和来兴儿都被他逗得一乐,吴弼笑着骂道:“瞧你生得五大三粗的,却是个二皮脸,才吓得半死,两句好话一填塞,转眼间又油嘴滑舌起来。我且问你,那张氏死后,你们将她埋于何处?”

来兴儿站在一旁,听到吴弼问出这句话来,胸口抑制不住地呯呯直跳,两眼直盯在老黄的脸上,等着他的回答。

老黄此时却吞吞吐吐起来,两只眼珠嘀溜溜地直转,迟疑着不肯开口。

吴弼不耐烦地一拍面前的几案,训斥道:“一个罪妇埋在哪儿,有什么不好说的。你忘了自己方才说过的话吗!”

老黄哭丧着脸,哀求吴弼道:“小的说出来,大将军千万莫要怪罪才是。”

吴弼瞪大了双眼,逼问道:“难道你们把她埋在了宫里?”

老黄无力地点点头,答道:“那个地方就在大明宫东侧的夹城内龙首渠边的一块大青石下。大将军,小的们这样做实出无奈啊,恳请大将军放小的们一条生路。”

吴弼听罢,默然无语,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才微微叹息一声,说道:“这也怪不得你们。她虽是带罪受戮,但能否拊入先帝陵寝,当时朝廷尚无定论,就近埋于宫墙之内,倒不失为权宜之计。只是主使你们这样去做的那人心中,必定对张氏心存感念,你既不愿说出他的姓名,老夫暂不逼迫于你,但要你务必做到自今日起,无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