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 (第1/4页)

林树无奈地摇摇头。转身向护送使团的禁军带队校尉命令道:“前面隘口地形险要,道路陕窄,不利大队人马通过,你且派斥候先行探看探看,待一切无虞,再整队前进。”

那校尉答声是,才要派出斥候到隘口附近察看,耳边却突然传来了三声尖厉的响箭声,箭声未落,只见前方隘口处尘烟大起。一队骑兵风驰电掣般向他们奔袭而来。

那校尉见状,急忙跃马挡在来兴儿马前,冲手下的军士大喝道:“一营留下保护王爷、林大人,其余人马准备结阵迎敌。”

此次奉旨护送睦王使团前往逻些城的都是皇帝近卫、羽林锐士。且多达五百之众,无论人数还是战力,即便是攻取一座小的城池都绰绰有余,更别说对付寻常劫道的土匪了。因此,尽管变起仓猝,对方来势迅猛。林树仍然十分镇定,他一面要尚敬保护来兴儿后撤,一面策马来到校尉身边,沉声叮嘱道:“如果来的是吐蕃人,先不急于交手,待我对他们讲明来由再说,切不可卤莽行事。”

可是,事态发展远比他意料的要严重得多。从隘口冲出的那支骑兵并不给他们留下丝毫的搭话机会,持刀呐喊着,纵马直冲而来,转瞬间,禁军结阵组成的两道防守盾墙已被突破,冲在前面的几骑更是朝着林树猛扑了过来。

“大人,果真是吐蕃人,打吧。”那校尉看得清楚:对方马上的骑士手持弯刀、身穿皮裘,分明是一队吐蕃轻骑兵。

“奇怪,朝廷和亲修好的敕书早就发往了逻些,这些吐蕃人为何还要袭击使团呢?”林树正暗自纳闷,一名军士急匆匆地从后面跑来,向那校尉禀报道:“将军,大事不好,有一支人马堵住了咱们的后路。眼看就要冲过来了。”

那校尉大吃一惊,忙问:“那支人马有多少人?看清楚是汉人,还是吐蕃人了吗?”

军士抬起头正要回话,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支冷箭,直接洞穿了那军士的脖颈,他健硕的身躯晃了两晃,无声地栽倒了下去。

林树虽号称“浑不怕”,但到底是文官出身,从没亲眼目睹过战场的血腥,见此情形,不免一阵心惊胆战。饶是如此,万分危急时刻,他的头脑依然保持着一分清醒,眼见那校尉红了眼,不待他下令,已指挥军士开始进行反击,迫使对方的攻势减缓了下来。林树冲那校尉大声叫道:“将军,抓个活口过来,我有话要问。”

那校尉尚未答应,从林树身后飞出两骑,像一阵旋风般直掠向战阵,所过之处,无不泛过一片寒光,传来声声惨叫。须庾间两匹马又飞奔了回来,马上的骑士将各自肋下挟着的吐蕃武士重重朝林树跟前一摔,抱拳说道:“请大人问话。”

林树用惊喜的目光不住地打量面前的这两位神勇之士,但见黄骠马上的一位三十左右的年纪,圆脸细目,瞧着十分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而他身旁骑白马的那位身形瘦小,眉清目秀,宛然一个翩翩美少年。两人俱身着软甲、头戴银盔,掌中各持一柄长剑,瞧装束打扮,与寻常的羽林军士并无不同。

想不到羽林军中竟有如此身手矫健之人。林树赞叹一声,随即把目光投向倒在地上的两名吐蕃武士身上,厉声喝问道:“尔等是什么人,受了谁的差遣,竟敢袭击大唐使团,还不从速招来?”

那两名吐蕃武士盘腿席地而坐,用仇恨的目光恶狠狠地盯着擒获他们的那两名军士,俱都沉默不语。

第二十八章 隘口遇袭(二)

刷地一声,林树只觉眼前血光迸溅,一名吐蕃武士已身首异处。那位骑白马的少年军士用滴血的剑尖指向另一名吐蕃武士,怒叱道:“要说快说,不说我送你和他一起去阴间作伴。”

那活着的吐蕃武士倒也骠悍,迎着少年军士的剑锋一挺胸膛,狞笑着叫道:“来来来,给爷爷来个痛快的。既然被你们捉住,爷就没打算能活。”

少年军士挥剑要劈,却被林树及时喝住了。林树面露笑容,在马上冲那吐蕃武士一拱手,问道:“阁下一开口便露出了破绽,吐蕃人怎么满嘴的燕赵口音?你们分明是危不全手下的叛军,却冒充吐蕃人在此设伏,当真是居心险恶,罪不容诛!事到如今,你还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吗?”

那吐蕃武士万想不到林树能从口音中分辨出自已的真实身份,又气又悔,大叫一声,跳起来直朝林树扑了过去。少年军士手起剑落,结果了他的性命。

此时,迎面来袭的那支骑兵已被羽林军堪堪阻挡在了第三道盾墙外,而从后方掩杀而至的那股人马却冲入了使团的队伍之中。在使团的队伍中,除了负护从之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