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九成宫又不是很遥远的所在,待贤侄回宫报完信后,不妨据实向皇上禀奏,求皇上允你前去探望令堂也就是了。”于承恩见来兴儿脸色通红地不再发问,以为他意外地得到母亲的音讯,心中激动,便轻松地劝慰他道。

意外地得知了来兴儿的家世之后,于承恩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当今皇帝即位前,自己因与张皇后走得过近,以至如今遭到冷落,从河中前线调至泾州驻防。他名义上仍挂着各路兵马观军容使的头衔,其实归其调遣的除神鹤军不足三万兵马堪称精锐外,就只剩下些战力疲弱的老少残兵啦。连李进忠那个放马出身的货色如今都已位居宰辅、爵封国公,大权在握了,他于承恩当然不会甘心坐视自己沿着长长的下坡一直滑落到权力的谷底。来兴儿既然整日陪伴在皇帝左右,岂不是通往大明宫绝好的一座桥梁,精心地修好这座桥梁,他便有望挽回目前的颓势,在新朝重新争得一席之地。

思虑至此,于承恩站起身,面带笑容对来兴儿说道:“这方镇纸今日就算转交到你手中了,待不远的将来,贤侄与令堂母子相逢之日,可别忘了替咱家带句好啊。我瞧贤侄仍有几分酒意未退,不妨在此略歇一时再动身不迟。待我去去就来。”说罢,脚步匆匆地走出了议事厅。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有监军府中的军士来向来兴儿报说一切准备妥当,于大人请来大人动身启程。来兴儿随着军士走出监军府,见于承恩亲手挽着一匹白马的缰绳,和纳玉一道早已候在府门外。

来兴儿疾走几步,躬身致歉道:“有劳大人久等了。”说着,伸手就要接过于承恩手中的缰绳。

于承恩却不肯松手,呵呵笑着用另一只手抚摸着白马长长的鬃毛,对来兴儿说道:“我约略记得贤侄是位爱马懂马的行家,如不嫌弃,这匹‘小白龙’就奉送给贤侄,权当是我这个做长辈的一份见面礼吧。来,上马吧。”

来兴儿近观那白马,见它隅目耸耳、丰臆细尾,确是一匹难得的良驹,不由得心中乐开了花儿,也顾不得谦让,向前一纵身,扳鞍翻身上马,稳稳地坐于马背上,冲于承恩一抱拳:“多谢叔父大人今日赠马之情,改日来兴儿必当厚报。”那白马与来兴儿也甚是投缘,来兴儿才一上马坐稳,它便仰首发出一声龙吟般的长嘶,仿佛在以此表达得遇新主的喜悦。

“先别忙谢,于大人还给咱们交待下了新差使呢。”纳玉不冷不热地在一旁说道。

于承恩待来兴儿上了马,才将缰绳交到他手中,从身旁军士手中拿过个细绫织就的锦囊,对来兴儿交待道:“这是我方才写就的一份奏章,其中有河陇一带最近的军情动态,就烦请贤侄代呈给皇上。”又朝着来兴儿身后一指,向纳玉说道:“那两个箱子里装的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尽是些女子喜用之物,也烦请贤侄和唐小姐一并带回长安,进献给两位贵妃娘娘,算是我个外臣的一点心意吧。”

来兴儿经他说起,方才注意到身后果然有一匹黑马,背上驮着两个硕大的箱笼。他心中感激于承恩告知自己母亲的音讯,毫不迟疑地便将两件事一口答应了下来。

眼瞅着天色将黑,来兴儿急于赶路,招呼纳玉翻身上了马,两人向于承恩抱拳道别,扬鞭策马,向东疾驰而去。

第四十四章 魅影隐现(一)

转眼间,距先皇百日大祭只剩下不足十日的时间了。据驿报称,江陵王返京奔丧车驾即将抵达东京洛阳。皇帝得报后,心中暗自松了口气:。看来随着杀害李宾的凶手迅速归案,一切事情都开始变得顺利起来了。

由于江陵王当着朝廷钦差的面儿表示愿奉召返京奔丧,皇帝在从婉容那儿听到关于种种传言,虽然对太妃母女的死因仍心存疑虑,也只能依照最为通行的说法,按照母女二人以身相殉对待,传命给裴百药,为她们在先皇的山陵内再建造两座拊葬陵墓,好安放两人的尸身。

很快,两座拊葬陵墓已经建好、峻工,只待先皇百日大祭的当天,由江陵王亲自送母亲和妹妹前去入葬了。

在没有正式入土安葬之前,长宁长公主的灵柩暂时搁置在长公主府旁边的金仙观中,由观中的女道士为她举办法会、超度亡灵。

这一天,天色刚刚擦黑,一道神秘的黑影便从金仙观大殿的屋脊上飘然落下,闪身进了殿侧的一间净室。

净室内,一身道士装束、正在做晚课的芙蓉像是对此人的到来盼望已久,忙起身迎上前,紧紧握住来人的双手,关切地问道:“妹妹,你一切还好吧?这些日子可急死姐姐了。”

来人顺手摘下蒙面的黑纱,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