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1/4页)

来兴儿擅自离宫的消息李进忠曾听手下人说起过。按照宦者不经皇帝或执掌后宫的嫔妃允准,擅出宫门便是死罪,可如今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儿,谁还会顾忌这许多的规矩。自先帝朝收复长安以来,三大内的宫人、宦者莫说是擅出宫门,偷跑出京的一年总会有个三五人,其中也有被各地的官府发现,押送回京的,但凡朝中宫中有勋贵帮着说情的,都免死处了流刑。皇帝口口声声说来兴儿犯的是滔天大罪,在李进忠听来,却像是有意夸大其词,在驳自己的面子。

眼前这情形要放在以往,李进忠无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都必会竭尽全力保下来兴儿,可自从他察觉出来兴儿很可能已知道其生母的真实下落,却在自己面前装作不知,和自己玩捉迷藏,因此决定放弃来兴儿以后,他就对这个自己一手带出闲厩院的师侄完全失去了兴趣。

所以,尽管李进忠对皇帝心怀不满,却并没有再坚持下去,只冲柳毅无奈地摊了摊手,摇摇头,意思是说我已无能为力了,要救只能你自己出马了。

第五十六章 命悬一线(三)

柳毅没有直接向皇帝张口求情,反而走到了来兴儿面前,不住眼地上下打量着来兴儿,问道:“皇上的话你可听到了?你知道自己犯下的是什么罪吗?”

依柳毅的本意,本是想给来兴儿一个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同时也争取些时间来思考应对之策。出乎意料的是,来兴儿听完他的问询,连个嗑都没打,点了点头,从嘴里只吐出两个字:“知道。”

倒是锦屏,一见到自家老爷,便飞奔着跑了过去,悄悄地将来兴儿身上那点儿隐秘哽咽着说给了景云丛。

景云丛听罢一皱眉,顿觉此事颇为棘手,来兴儿只怕万难活过今日。他急切间也想不出好的办法,只得低头沉吟不语。

柳毅早将景云丛和锦屏主仆二人的言行举止瞧在了眼中,心知其中必有自己尚不知晓的隐情,遂继续逼问来兴儿道:“既然知罪,为何还要强立不跪哪!倘若心中还有不服,不妨把自己犯下的罪过当着中书令和景公的面儿说出来,也省得中书令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替你苦苦求情。”

皇帝似乎看穿了面前几位重臣各自所怀的心腹事,不等来兴儿开口,即向柳毅问道:“柳先生不必费心了。请问先生,宦者未净身属不属于欺君大罪呀?”

身为宦者而没净过身!即如柳毅这般见多识广的智谋之士也万万没想到皇帝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要处死来兴儿。

然而,同样令皇帝意想不到的是,从他嘴里亲口说出的处死来兴儿的这个理由却让站在一旁打定主意只看戏不入戏的李进忠内心感觉到阵阵不安。

推算起来,来兴儿应是长安皇城外独柳树枯死那年净身入的宫,当时,李进忠身为内侍省监。如果来兴儿真如皇帝所说那样未曾净身就做了宦者,一则,身为内侍省监的李进忠就有失察之过;尤其要命的是,来兴儿即便是个冒牌的宦者,他如一直呆在闲厩院那个无关紧要的地方也还罢了,偏偏是自己亲手将他送入了东宫,送到了当今皇上身边。将来朝中一旦有人翻出此事弹劾自已蓄意祸乱宫禁,图谋不轨的话,纵是皇帝一时不处置自己,也必然落下个长长的把柄捏在皇帝手里,自己岂不是要被这个野小子拖累一辈子?

一念及此,李进忠迅速便做出了反应,他陡然向十几步开外的来兴儿大声质问道:“说,是不是张氏一党顾及你是张氏门下弟子之后,有意包庇于你,犯下这欺君大罪的?从实招来,皇上有好生之德,也许会放你一条生路。如若不然,即便你与老夫同是闲厩院出身,老夫也断不会轻饶于你!”

他这话说得可谓滴水不漏,顺势便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既将包庇纵容来兴儿的罪魁祸首转嫁给了张氏一党,又向皇帝撂明了自己在这件事上所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你是杀是放,都与我扯不上半点儿关系。

景云丛实在忍不住了,他抱拳冲皇帝躬身深施一礼,朗声说道:“这小宦儿是张氏一党也罢,不是也罢,他既非阉人,皇上何不命他到军前效力?战死沙场,总也强过在此被杀百倍。来兴儿,你要还是个血性男儿的话,就吱上一声,老夫愿保你今日不死,来日披甲执锐,上战场与叛匪性命相搏!”

柳毅听景云丛如此说,也转身向皇帝拱手道:“臣愿率军前往蒲州平叛,就让臣带来兴儿上前敌为陛下效死吧!”

一个是自己的岳父,一个是于自己曾有过活命之恩的先皇故交,景云丛和柳毅的话使得皇帝产生了片刻的犹豫。不过,他很快又变得坚决起来:如任由来兴儿这样的冒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