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1/4页)

如此一番采购,来兴儿走出东市时,盘点手中的余钱,发现居然统共才花去了不到四成。其时南北局势皆不安宁,东路漕运梗阻,东南诸道的贡赋、货物往往无法及时运至长安,长安城内物价沸腾,斗米的价钱已从叛乱之前的六七十文暴涨了十倍不止。而汤宽不过是一个小州刺史,一出手便如此阔绰,令来兴儿感到惊讶不已。

他虽出生在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后来又入宫为宦,对民生艰难、百姓疾苦并没有切身的感受,但年幼时母亲教他习诵的前人诗句中不乏就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样令他记忆深刻的语句,使他对衣不足以蔽体、食不足以裹腹的穷苦百姓多了一份同情和哀悯之心,对穷奢极侈、挥金如土的显宦豪门存了一份厌恶和鄙视。

眼下这位年过半百的刺史大人对自己和老黄两个小小的守门军卒出手居然就这般大方,定非是一位廉洁清正的好官儿,过会儿一定要将买吃食剩下的这些钱还给他。

来兴儿边想边走,不一会儿就回到了晋国公府所在的里坊门前,当他正要迈步跨进里坊时,身后突然有人将他叫住了。

第六十六章 真假睦王(一)

来兴儿闻声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去,只见隔着坊门外的一条街巷,在道边站着一位身着浅绿色袍服、年纪与自己相仿的小宦者,正笑吟吟地注视着自己。

“柱儿!”

来兴儿立即认出他是自己初入东宫时一同在栖霞阁当差的四名小宦者之一的柱儿,惊喜地大叫一声,三五步便窜到了那小宦者面前,碍于双手都拎着吃食,遂抬脚踢了柱儿一脚,嘴里打趣道:“数月不见,我们的傻柱儿也长出息了噢,都绿袍上身啦。”

柱儿闪身躲过来兴儿踢向自己的这一脚,他看到来兴儿一双手上满满当当拎的都是吃食,也笑着回敬他道:“如今我们的来掌书变成替人跑腿儿的小伙计啦。快去把手里的东西放下,跟我走吧。”

“跟你走、去哪儿啊?你没见哥哥如今的身份不同了嘛,我跟你走啦,晋国公府门前交给谁来护卫?”

来兴儿只道柱儿在同自己玩笑,不以为然地反问道。

“睦王殿下命我来传你去,说是有一位贵客等着要见你。怎么样,你去还是不去?”

柱儿双臂交叉抱在胸前,声音虽不高,可显得底气十足。

“你什么时候到了睦王府当差?可莫要戏弄哥哥。”来兴儿瞧柱儿一副气定神闲的派头,心里不由得打起鼓来。

“你那时在延英殿做掌书,被皇上拘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对宫里发生的事知道多少?快去把手里置买的东西交给人家,咱们边走边说,甭叫殿下等久了。”

柱儿的口气不容置疑。来兴儿只好对他说声“你在此稍等,我去去就来。”回身向坊门内跑去。

老黄和汤宽两个人不知在聊些什么,正说得热闹,猛然见来兴儿打坊外满头大汗地跑来,俱吃了一惊,不约而同地向他问道:“出了什么事,跑得这样焦急?”

来兴儿顾不得多说什么,把两只手里拎着的吃食往老黄怀里一塞,匆匆向他报告道:“睦王派人来传我马上去见他,在下特地来向伙长告个假。”

老黄听说睦王急等着要见来兴儿,哪儿敢拦着,正要开口答应,台阶上坐着的汤宽已拍拍屁股站了起来,抢先说道:“下官自回京后就没再见着殿下啦,不如趁着这个机会与你同去拜见殿下,也好顺便向殿下道个别。”

他听来兴儿说到睦王,眼前一亮,打起了求睦王为自己说情的主意。

来兴儿方才已从老黄的言语间获悉了汤宽与睦王之间的关系,遂没有拒绝,两个人朝老黄打了个招呼,一前一后相跟着向坊外走去。只把个老黄的怀中满满地堆着些吃食,呆愣愣地瞅着两人的背影,兀自还没回过神来。

柱儿眼瞅着来兴儿带了一位红袍官员从坊中走了出来,不认得汤宽是何许人也,便用疑惑的眼光瞧着来兴儿。来兴儿见他在汤宽面前也不知行礼参见,颇有怠慢之意,遂向柱儿介绍道:“这位巴州刺史汤大人,乃是……”

那柱儿也不笨,才听得这位其貌不扬的红袍官员就是找到睦王的巴州刺史,不待来兴儿说完,就拱手一揖拜了下去,口中赔礼道:“小的不识老大人尊颜,还请老大人莫怪。我家王爷今儿早起还念叨老大人来着,说是这两日忙,待过几天闲下来,要将老大人请入王府好生款待呢。”

汤宽听得心花怒放,忙双手扶起柱儿,嘿嘿笑道:“不敢当,不敢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