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1/4页)

“将军,我算是听明白了。”江中石怒目瞪视着那回话的亲兵,忿忿然地大声说道,“定是你手下那群贼兵对你在松台村杀了他们两名同伴怀恨在心,跑去告你的刁状,胡说什么王爷是被你放跑了……”

来兴儿先前听那亲兵说到傅奕率军连夜出城是为了去追叛首颖王,也已猜到了事情可能出在随同自己返回军营的那十几名军士身上,此时见憨厚、实诚的江中石都瞧出了个中缘由,生恐他只图一时痛快,把李舒藏身在王屋山中,并未离开的秘密顺口给说出来,忙冲他连连点头,开口拦道:“傅大哥既然相信了他们的话,连夜率军追出了城,又只叫你们前来拿我,而径待睦王殿下亲至后发落,可见傅大哥并不全然相信我会私放颖王。小石头你也用不着这么生气,有这几位兄弟在此陪着,你我何妨就在这帐中好生歇息几天,静待睦王殿下来到之后,再面见他陈说详情就是。”

江中石望了望来兴儿,见来兴儿冲自己紧眨了几下眼皮,遂高声向那几名亲兵喝令道:“将军要在帐中歇息,你们几个还不滚到帐外等着。有什么好吃好喝的,尽管送进来就是。待到那个什么王爷来了,再唤我们出帐。”

几名亲兵你瞅瞅我,我瞧瞧你,心中俱想:这哪里是拿人拘押啊,分明是要我们侍候他们呀。但想到傅奕只吩咐下要将来兴儿拿下,并没明说拿下之后该当如何,只要在睦王来到之前,来兴儿肯老老实实地在帐中呆着,哥几个的差使便算办妥。于是,几个人没敢当面顶撞江中石,按照他说的,纷纷爬起身走出了营帐,替来兴儿和江中石二人作起了护卫。

来兴儿在王屋山天台上既肯答应芙蓉,饶下李舒一条活命,便已在心中做了回营之后领受责罚的准备,因此,对手下的军士跑至傅奕处告发自己并不十分在意,眼见派来捉拿自己的几名大总管府亲兵被江中石吆喝着退到了帐外,朝着江中石微微一笑,说道:“小石头,趁着你刚来,还没入军籍,明日天一亮就离开此处,回江陵老家去吧,免得受我牵累。”

江中石见那几名亲兵还算听话,放松了戒备,一屁股坐在来兴儿脚边,粗着嗓门应道:“将军走到哪里,我便跟到哪里,除非有一天我死了,否则你别想赶我走。”说罢,也不理睬来兴儿,一个人倒头便睡。

来兴儿本就是洒脱的人,看江中石表现得如此笃定,心下感动,也不再勉强要他离开,返身躺至床上,不一会儿,竟也睡着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建功心切

睦王李启兴冲冲地自长安赶至陕州督导战事,不想却意外地受到了冷遇。且不说柳毅以大战之后,地方盗匪猖獗为借口,只派了曾庆则匆匆赶来和他见了一面,单说这位麾下有二十万人马的河北、河东两道行军大总管傅奕,在率军收复蒲州后,也不知是立功心切,还是怕见了自己就要被收回军权,竟也对自己避而不见。只有一个奉调驻守陕州的于承恩表现得甚是殷勤,不但让出了自己的官署作为李启在陕州驻节的元帅行营,而且一听李启说起要亲到蒲州巡视,忙不迭地非要坚持亲自陪同李启前往。

以皇子任帅,绝大多数情况下,政治意义要远高于军事意义。担任兵马元帅的皇子通常并不实掌兵权,因此也无须亲临战阵。然而,睦王李启得皇帝任他为元帅后,满心满意地要有所作为,以弥补前次出使吐蕃半路被江陵王软禁在城中,无功而返的缺憾,故而一到帅府走马上任,便急于从各路大将手中夺揽兵权,好亲率大军平叛建功。

他婉言拒绝了景云丛的劝说,主动向皇帝请缨,要亲至前敌掌军,意欲乘叛军群龙无首之际,一举敉平叛乱,为皇族争得荣耀。李启的这一远大志向正与其父重振皇族的心意不谋而合,但带兵打仗毕竟不同于儿戏,皇帝嘉赏儿子的志向,却不敢轻易将实际的兵权单独交在李启的手上,只给了他一个到前敌督战的名义,并再三叮嘱他,遇事要多与柳毅、傅奕等人商量,切不可盲目独断。

待至一离开京城,李启随即将父亲临行前的嘱托抛在了脑后,连发三道将令给柳毅、傅奕,约定时间,要他们到陕州来晋见自己,届时就可将二人的兵权统一收归自己手中,统一全军号令,与叛军大战一场了。

可如今,他已抵达陕州五天了,约定的时间早就已过,除了曾庆则之外,李启竟连柳毅、傅奕二人的影子都没见上一面。这时,他方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元帅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不过,李启有李启的长处,他很能为自己迭遭冷遇找出合理的解释:自己虽身为皇长子,可论年纪、论资历皆远远比不上柳、傅二人,一上来便要从他们手中夺过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