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咱们,咱们有孩子啦?”来兴儿睁大了眼,把手伸向锦屏的腹部,被锦屏笑着给打开了。

“我也是这么瞎猜来着,等回到长安,须得找个郎中给瞧瞧,才能做得数。”锦屏羞红着脸补充道,“雪晴也真是可怜,据彩鸾对我说,娘娘的死讯传来,皇上专门关照服侍公主的一班人等,不许向雪晴透露娘娘的死讯,因此,昨儿晚我去见雪晴时,她还一个劲地缠着我问,吐蕃人是不是被娘娘赶出长安去了。还说,她长大也要学娘娘,做一名为国杀敌建功的女将军……”说着说着,锦屏伤心地抹起了眼泪儿。

来兴儿还没来得及从即将为人父的喜悦中冷静下来,旋即又听锦屏说到没了妈的雪晴公主,一时间心里也不知是喜还是悲,将锦屏紧紧地搂在怀中,不住地安抚她道:“雪晴是娘娘的孩子,又是经夏嬷嬷亲手接生,来到人世的,她一定是块当将军的料……不但要做将军,待将来她长大,咱们还得留意替她寻下一个好附马呢……”他这样开导着锦屏,自己的眼眶不知不觉间也变得湿润起来了。

夫妻二人相互依偎着,在帐房门外站了足足有小半个时辰。直至看到军营里的神鹤军军士们已在整装待发,来兴儿才想到帐房里犹在沉睡着的景昭还不知道皇帝改变迁都洛阳的初衷,准备移驾返回长安了,忙轻轻推开锦屏,转身跑进帐房,大声地将这个喜讯告诉给景昭和江中石二人。

景昭迷迷糊糊地睁开双眼,望着来兴儿,还不肯轻易相信来兴儿的话,及至看到锦屏也站在门边,笑吟吟地望着自己,这才相信了皇帝返回长安是真的。他从床上一跃而起,欢呼着扑向来兴儿,一把将他抱在自己怀中,激动地颤抖着声音冲他叫道:“兴儿,你知道吗?若不是你昨晚的那一番话说服了皇上,皇上断不至于如此迅速地就传旨回銮。回到长安后,我要在父帅面前为你请功。”

这时,江中石也在二人的吵闹声中醒来了。他听到皇帝下旨移驾回长安的消息,一声不吭,翻身下床,一手一个,直接将景昭、来兴儿二人拎了起来,像方才来兴儿抱着锦屏那样,在房中转了起来,唬得锦屏在一旁不停地发出尖叫,要他小心些,别嗑碰着二人。

小小的帐房内洋溢着欢声笑语,来兴儿等人似乎浑然已忘记了,就在短短的几个时辰前,他们还险些遭人暗算。

第二百零八章 冰释前疑

自弃城东奔,到被来兴儿的一番话说动,决意返回长安,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在皇帝看来,却好似过了一年那么漫长。来兴儿的话一针见血,戳到了皇帝心中的软肋处:是啊,即连自己这个身居东宫多年的太子都要仰仗着宦官的拥立才登上了皇位,李承宏依靠着吐蕃人的扶持做个傀儡皇帝,又有什么好指责的呢?所谓的民心,不过像是天上飘着的朵朵浮云罢了,它既能托付起他这个正宗的皇帝,在吐蕃人的武力挟持下,自然也能托付起李承宏这个傀儡皇帝来。

如果不是来兴儿及时指出这一点,皇帝自己都能想像出,在不远的将来,中土将一分为二,一部分归在洛阳的他所有,而包括长安在内的另一部分广大土地上,百姓们将尊奉李承宏为他们的新君。真要是形成了东西分治的局面,再想恢复到统一,可就是一年两年内能够做到的了。

联想起这种可能性,皇帝几乎是整夜未眠,经过反复斟酌,终于在第一缕阳光在东方天际浮现时,做出了立马移驾返回长安的最终决定。及至听到消息,于承恩匆匆忙忙赶至御帐,想要力阻皇帝收回成命,在他眼前出现的却已然是军营内一派整装待发的热闹景象了。

既然已无法阻止皇帝返回长安,惯于见风使舵的于承恩随即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迈步进帐,自告奋勇地要率军为皇帝移驾返回长安充当开路先锋。皇帝见于承恩的态度发生了不可思议的转变,不再一力主张自己迁都洛阳,十分高兴,当即诏准了于承恩的请求。

如此一来,于承恩从率军将皇帝从东奔的半路迎往陕州神鹤军营中驻跸,至皇帝移驾回长安时亲率五千兵马充做先锋,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也完成了自己人生中堪称最华丽的一次变身,由一名遭到皇帝猜疑的弃臣,转而几乎代替了护驾东奔的吴弼,成为了皇帝最为倚重的亲信重臣。

当皇帝的銮驾浩浩荡荡行至长安城东门外的灞水岸边时,皇帝突然想到了什么,传命停驾,差人将来兴儿唤来身边,不叫一人跟随,要来兴儿引着自己,竟朝埋葬着夏嬷嬷的那处高冈走了上来。

自清明那日,景暄带着来兴儿和锦屏二人在此祭奠夏嬷嬷,至今,不过仅仅过了有大半年的光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