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1/4页)

君臣几人饭罢,胡亥又叮嘱了几句,才离开武信殿。

在皇帝离开后,蒙恬慢慢起身,走到方桌前,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明黄色丝绸圣旨,转身递给李剑说道:“这是皇上给王贲的圣旨。现在战争时期,宣旨官员来往费用不少,这次就不专人宣旨,你二人回三川郡,把这个圣旨给王贲看过就好。”

李剑和卫霍连忙点头。那圣旨是用火漆封好了的,被李剑拿着,异常珍重。

蒙恬是太尉,大秦所有的军队都归他调动兼管。李剑和卫霍更是他带到军中,三人明里是上下级关系,暗里却是师生至亲。

详细的问询了一下三川郡现如今的情况,和赵国的动态,蒙恬这才让二人离开武信殿。

兄弟二人离开咸阳宫之后,李剑因为家在咸阳帝都,要回去。回咸阳这几日,卫霍一直都跟着李剑,今日突然结拜了刘墨和闫三儿两个兄弟,他到惦记上了。和李剑说了一声,直接打马向太学馆来找刘墨。

此刻已经酉时过半,太学馆的儒生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去,而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私下里谈论着什么。

卫霍来到太学馆,看到那些儒生交头接耳,内心腻歪的紧。他身为武将,最不喜欢就是文人动不动就摇舌鼓唇的谈论不靠谱的事情。

在这群儒生中,刘墨倒是很好找。

因为别人都聚在一起谈论,只有他坐在一边,手里拿了一卷竹书,一边看,一边把书上的内容誊写到面前的纸上。

自从将作监把研制出来的纸在官方普及之后,胡亥立刻给太学馆专门拨发了一批纸张,让这些儒生把太学馆的存书都抄写到纸上。

只是这些儒生被养的懒惰者居多,这浩大的工程竟然只有几个人在干。这干活的几个人中,领头的就是伏完,最努力的就是刘墨。甚至已经身为御史大夫的淳于庸偶尔也会回来抄写一些篇章。

这些儒生对刘墨本就有微词,今日听说皇上要举行科举考试,立刻说刘墨积极抄写书籍是早就得到了风声,为科举做准备。

这些事儿,刘墨自然不屑与他们争辩。

“二哥,我和大哥明日就离开咸阳,今日来找你和四弟聚一下。”卫霍老远的看到刘墨,热情的喊道。

刘墨见卫霍到来,把手头的竹简放下,一脸喜色的说道:“三弟等哥哥一会儿,我把这句话写完。”说着笔下不停,刷刷点点的把一句话写完。

不一会儿,刘墨出来拉着卫霍就往嗅香楼去找闫三儿。

卫霍笑着问道:“什么时候太学馆这么忙,过了酉时都还在。”

刘墨看着那些交头接耳的儒生,鄙夷的说道:“这群人不知道哪里听说皇宫里派人召见老伏,说是要给他个大官当当。这部,都在等老伏回来,好巴结一下呢。”

“是么?”卫霍想到了殿上听到皇上说要令伏完做科举的考官,一想到刘墨也要参加科举考试,忍不住说道:“哥哥为什么不留下来巴结一下这伏完。”

刘墨傲然一笑说道:“老伏岂是那种任人巴结的俗物?”他看了卫霍狡黠的眼一下,突然领悟了什么。

一拉卫霍的袍袖说道:“对了,你下午不是在武信殿面君。说说,莫非老伏真的平地飞升了不成?”

卫霍摇了摇头笑道:“平地飞升倒是没那么夸张,不过你倒是真应该巴结一下这伏完,没有意外的话,恐怕他就是这次科举的主考官了。”

看了一脸震惊的刘墨,卫霍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二哥开口老伏闭口老伏,想必和伏完很熟。”

刘墨是读书人,虽然行为跳脱,但还有知识分子的傲气,双手往后一背说道:“大丈夫行事,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卫霍见他说的大义凛然,伸出大拇指刚要夸上两句,却不料刘墨下半截话说道:“不过有些事儿只看结果,不问过程。我辈读书人不可迂腐。待会儿晚上,我去找老伏,透透口风。”

卫霍被他的大喘气呛得一口血差点吐出来。不过看样子刘墨和老伏完关系不错,这点倒是不用自己担心。

兄弟二人说笑着,直接奔嗅香楼,找闫三儿而来。

此时夜色降临,嗅香楼正是一天最为忙碌的时刻。

**子闫妈那中年徐娘的嗓音在嗅香楼中不时的回荡。嫖客和**行房的声音仿若背景音乐一般,把个嗅香楼衬托成了一个软玉温香,人间天堂般的存在。

就在这一片和谐中,突然从二楼传来一声尖叫。

紧接着,一个**从房中跑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