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对英国的“敌意”,在他看来,那只是楚钟南因为心情不好而在对他发牢骚。所以依旧关心地向黎塞留问道。可是,很快,他就发现黎塞留的表情也似乎有些不太正常。不就是几句话么,这位主教大人突然沉思什么?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奥尔良伯爵

更新时间:2009…6…25 1:53:40 本章字数:4338

1623年初,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颁布法令,表示将对国家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新的改革规定,王国将在各个行省的首府建立国立中学,招收有才华的少年或者年青人进入其中学习,同时,原本的巴黎大学将被改建为法兰西大学,并增加多类学科。大学的学生将通过考试,在各行省的国立中学之中选拔,而大学校长由国王本人兼任。国立中学与法兰西大学的学生都不限定出身。除此之外,路易十三还宣布,巴黎还将兴建一所法兰西皇家学院,学院设院士,由法兰西全国境内在各个领域之中做出最卓越贡献的四十人出任。四十,即为院士的总名额。院士都是终身制,除非去世或者自行离开,否则,名单将不会发生变动,即便是国王陛下都无权更改,因为新的院士是由学院的院士们自行公推出来的。而这些院士的创作、研究,都将由皇家学院提供经费。

法令颁布之后,法兰西的贵族们对此议论纷纷。不过,他们对路易十三的这些改革并没有其他的意见,他们唯一反对的一条,就是中学与大学的学生不限定出身,这使得贵族们无法感受到身为高贵者的骄傲。可是,路易十三坚持己见,加上红衣大主教黎塞留的落力支持,世俗的王权与宗教的神权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这些反对一直没有真正影响到改革的进行。再加上原先的巴黎大学也并没有限定出身的条例,所以,这些人反对了一下之后也就不再当回事儿。而反对最坚决的掌玺大臣马里亚更是受到了国王的斥责,在议政的时候,被国王毫不留情的从王宫里赶了出去,丢尽了颜面。

不过,就在关于学生的出身的争论渐渐激烈,许多有心人以为这将是法国的后党与王党的另一次政治斗争的开端时候,另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他们感到了无比的惊讶与震撼:已经被一些人称为“法兰西文艺之王”的楚钟南,不仅首批当选为皇家学院院士,居然还被路易十三授予了奥尔良伯爵的爵位!

这绝对是一场大地震级的任命。

本来,楚钟南自从到达巴黎之后所创作的每一部作品,不管是剧本,还是小说,亦或是乐曲,都是无比的优秀,这一点勿庸置疑,所以,尽管人还很年青,对于“文艺之王”这个称号,不管有没有赞同,在心底还是都认为他当得起,甚至还可以称得上是无愧的。而在文艺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楚钟南再当选为皇家学院院士也自然没有人能说什么。

人们所关心的是那个爵位!

奥尔良伯爵!

……

凡是有些身份的贵族几乎都知道,王太后玛丽一直想让路易十三将安茹公爵加斯东改封为奥尔良公爵。而这里面的原因也不言自明:奥尔良就在巴黎的附近。如果加斯东成为奥尔良公爵,那么,少年亲王就可以将自己的势力由安茹转移到奥尔良,从而形成对巴黎的威胁。虽说这种威胁对掌握着军权的路易十三还算不上什么,但这对在巴黎没有多少武力支持的王太后一党来说就不同了。掌握了奥尔良,如果某一天巴黎发生了事情,王太后或者其他的皇族就可以得到来自那里的支持。而且,奥尔良人口密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这不仅代表着丰厚的税收,如果动武,也可以在这里招揽到大量的士兵。毕竟,王太后就曾经有过一次起兵造儿子反的经历。

可是,任谁也没有想到,路易十三宁可把这么一块好地方封给一个东方来的平民,也不愿意将之交给自己的弟弟。

母子兄弟之间的权利争斗,除了相关人等,在许多不愿意涉足政治斗争的贵族们看来也就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可是,奥尔良伯爵的位子在整个法兰西都是数得着的显赫爵位。虽然只是伯爵,但奥尔良却是一个行省,奥尔良伯爵有着制约行省之内所有贵族的权利。可这么重要的一个爵位,路易十三却扔给了一个外国人!?而且这个外国人还只是一个平民。更加让这些人感到不悦的是:楚钟南还是跟他们完全不同种的黄种人。

对此,巴黎的高级贵族们几乎统一的认为:路易十三疯了。手机轻松阅读:wαр。⑴ ⑹k。Cn整理

所有的贵族,不管是支不支持王太后玛丽的,几乎都在反对路易十三的这个决定。这种反对形成了一个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