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1/4页)

江陵城内点将台附近的一处商铺,地方倒是不小,点将台附近地方也大,商铺也不少,可是远不及开元观附近的商铺热闹。商铺的胡掌柜,艰难的经营着一些红白喜事的物品,只是这生意实在差到了极点。

胡掌柜和老伴两人相依为命,两人既无后人,又无亲属,孤寡过日子将就熬着,等哪天一个走了,另外一个也跟着活不成了。

昨天是端午,老伴在屋后的池塘边,采摘一把新鲜嫩绿流淌着清香的芦叶,用水煮过后,包上雪白的糯米,用水慢慢的熬。煮熟的粽子,沾上红糖,滑软香甜,十分好吃。老头子牙齿不好,所以熬的时间就长了一些,胡老头半嚼半吞,也能吃一个囫囵。

要说胡掌柜一个老头怎么会有这么一大间房子?这故事就长了,这老胡可不是别人,正是韩世忠的部下胡访的后人,当年秦桧秘密逮捕了韩世忠的部下统领胡访,逼他诬告韩世忠谋反。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要是岳飞袖手旁观,“风波亭”的悲剧主角则是韩世忠了。但是岳飞哪能不管,他得知了这一消息,立即派人驰马告诉韩世忠。

韩世忠首先上书请罪,这事也就这样完了。胡访再也没脸见韩世忠,也抱着逃得残生的念头,请辞归田,胡访虽是捡回了一条性命,但内心非常惭愧,于是守在昔日韩世忠与夫人擂鼓作战的点将台附近,起了一栋房子,居住下来。

“唉,老爷子,这日子实在没法过了。”老太婆年纪虽大,但走路还是很平稳,说话也利索:“这柴米油盐眼看一天比一天贵,再这样下去,活不成咧。”

老胡家当年也算是富贵之家,老太婆也就看着这栋大房子嫁了过来,后来嘛,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老太婆嫁到老胡家数十年不生蛋,两人可被邻里看低,可这日子不就这样过来了吗?

再后来,人老了,就死心了,当然也就再也没人说闲话了。

“唉。”胡老头终于把粽子吃完,然后喝了半盏茶水,思量着日后再也不吃这个难咽的粽子:“还不是,要不是前段日子打仗,这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

朱汜孙出兵,有不少好儿郎战死沙场,白事用了不少,胡掌柜也不是没良心的人,但人死总不能复生,而且死人总不能为难活着的人,不是吗?于是也就狠心赚了些死人钱,挣扎着让活人继续活下去。

“我说老爷子,要不咱们也把铺子买了,咱们也好回乡下过日子。”老太婆头脑还很灵活:“趁着咱们老两口还能走动,再过些年日,恐怕想走也走不了咧。”

老头自然舍不得这份家业,虽然乡下还有几分薄田,这些年也一直租给别人,但毕竟这里是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还有那个高台,虽然自己一辈子没当过兵,但他总觉得这个高台就是自己的归宿。

再说胡老头知道老伴也不过是说说罢了,老伴的人,自己比她还要清楚:离不开热闹,要是真回了乡下,恐怕闷都把她闷坏了。

“说来也奇怪,这段时间想买店铺的人怎么就多了起来。”老头奇怪道:“都出高价钱了,往日这点将台附近的商铺想转手也没人要,现在怎么就变成了香馍馍呢?”

“还不是,”老太婆笑了笑,露出光秃秃的牙床,道:“对面的房老头,早早就把铺子出手了,听说现在都后悔了。”

胡掌柜笑了笑:“很好,很好。”

也不知道是说房老头买了一个贱价格说话,还是说自己等到了一个好价格。

吃了一个粽子,又喝了不少水,老头的肚子不是很舒服,一连跑了几趟茅厕,等他回来时,店铺里有几个后生正在指指点点,这些后生看起来都非常结实,但脸色还算和蔼,胡掌柜迎上去,拱手作揖,也不说话,这红白喜事,也不好说,万一别人白事,自己说成红事?万一别人红事,别人说成白事,说得越多,坏事也就越多,这是老头一辈子的经验。

再说,这江陵城,红白事的物品摆在一起买的,也只有他这么一家,别无分店,但他就乐意这样,你也拿他没办法。

“老人家,我向你打听一件事。”一个年纪较大的后生堆起笑脸,道:“听说这里是韩将军和他夫人点将出兵的地方,老人家可曾听说此事。”

胡掌柜平生最得意之处就是比别人更加熟悉其中的典故,也不管认识不认识,拉住后生就说了起来:“当年金兀术五进中原时,被韩将军大军在镇江打得往北败逃,后来更是被围困在长江之中。”

“客官可知道,这韩将军的夫人梁红玉也位‘巾帼英雄’,当年梁将军一手拿鼓锤击鼓、一手拿令旗指挥大军。由于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