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 (第1/4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张贵的手稿,是一本叫做《化学》的薄薄的本子,书上第一句引言,就让雷思齐陷入了深深的迷惑之中,思量了很长时间而不得其解,不过有一点可以知道,这化学若真是炼之道,那么张大人对修炼之道的重视可见一斑,雷思齐对这次远行有多了一份信心。

抛开这句话,继续看下去,雷思齐觉得自己简直要疯掉了,因为他从这本小书中似懂非懂的话,看出了这化学所包含的知识远远超过了炼丹之道。

所谓的炼丹之道,竟然只是其中一个小得不可以再小的分支,一个小得不可再小的知识点,雷思齐完全沉浸在这个所谓的化学世界,他虽然似懂非懂,但是他觉得这里面有他所要的一切。

直到有一天,吴全节兴高采烈的跑进去,高声道:“师傅,师傅,林道长就住在隔壁?”

“那个林道长?”雷思齐揉了揉眼睛,依依不舍的放下书,这是属于他的世界,很多往日不能理解的丹方,现在只要参详书中的知识,再跟往日比较,竟然让他明白了不少。

“就是东华派的林道长。”吴全节高兴道:“刚才我还见到他座下的大弟子呢?”

林灵真这人跟雷思齐有点相似,弃儒为道,初时也是博通经纬史传、诸子百家及方外之书,而于四辅、三奇、阴符、毕法之旨,尤加精究,后来累举不第才弃儒为道,舍宅为观,投礼提点戴煟为师,匾其宅曰丹元观。

两人相见,自然又是多了一番感触,再说起那本叫做《化学》的书,两人又是一番话题,两人一一对应,发现这化学却越发深刻起来。

此后又有李道纯来到上养济院,李道纯作为南宗传人常兼修北宗丹法,融南北二宗丹法为一体,更是被称为中派丹法的掌教,在三人中地位最高。

这样一来,道教南、北、中三派都集中一起,三人论道,核对化学的真伪,越发觉得这小小的一本书,竟然包罗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三人更加期待张贵到来。

“李道兄,”李道纯的地位最高,雷思齐心中若有所想,问道:“你认为书中所说一切,是否皆有可能?”

李道纯地位虽高,但他最擅长的却是修炼内丹,有些迟疑,道:“书中所说,却有见解,但一切还需要修炼验证,老道擅长内丹,外丹方面还需两位道友多用心。”

“听说张大人之所以不在江陵,是在制作一批炼丹的工具。”李道纯爆料:“听说这些工具多用水晶琉璃制作,老道思量张大人的方法恐怕多与胆水炼铜方法有相似。”

“老道参详《化学》一书,除了一些需要用到火修炼之外,其余多是如胆水炼铜,若真是这样,日后丹药的制作不是更加容易。”

“呵呵,林道兄真还相信外丹?”雷思齐有些虚心,但又有些得意:“这些丹药,只不过是,是化学反应的过程,是一种东西变成另一种东西而已。”

三日争论、辩解好不热闹,如此又过了半个月,终于等到了张贵的到来,张贵见三人,第一句话就说道:“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非金木水火土组成。”

“这个世界,由一百多种叫做元素的物质构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打破一切旧的传承,开创一门新的学问。”

第二十四章缔造江陵(4)

第二十四章缔造江陵(4)

乐安高山有山谷曰布水谷,上有田有池,群山外环,内有一道溪流直通悬崖飞瀑而出,其声如雷,气势惊人,其景致十分壮观。

布水谷内,又有茅屋三两间,凉亭一处。凉亭两旁的柱子上挂着一幅木制的对联,写道: 抱膝梁父吟,浩歌出师表。

“好大的口气,旁人不由暗中惊讶。”若是没有见过写此对联之人,自以为此人口气还真不小,接诸葛亮隐居待时之意,表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胸襟抱负。此时,虽正值夏日酷暑,但布水谷内依然清凉可爽,凉亭之中,两个儒服学子,悠闲自得的品茶论道。

“特立兄,道之大原出于天,神圣继之。尧舜而上,道之元也;尧舜而下,其亨也;诛泅邹鲁,其利也;镰洛关闽,其贞也。”

“分而言之,上古则羲皇其元,尧舜其亨,禹汤其利,文武周公其贞乎中古之统,仲尼其元,颜曾其亨,子思其利,孟子其贞呼近古之统,周子其元,程张其亨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