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 (第1/4页)

俊薄!!�

全文字无错txt手打,【。。】==

第四十章 淮左名都(6)

( )第四十章淮左名都(6)

早在贾似道镇守京湖时期,贾似道就起用李庭芝为制置司参议。~不久后由于李庭芝表现极佳,受到朝廷的提拔,命他移镇两淮。两淮为当时朝廷防御的重点,李庭芝为了加强防务,就与贾似道商议在清河五河口设置栅栏,在淮南增设烽火台120处。

后来李庭芝出任亳州知州,又在荆山筑城以保卫淮南。开庆元年,贾似道调任京湖宣抚使,留李庭芝治理扬州,这是李庭芝第一次独立治理扬州。

不久,鞑子进攻四川,李庭芝上奏朝廷请求但任峡州知州,以扼守蜀东江口。后来,朝廷派李应庚为参议官,李应庚征调两路兵士修筑南城,但由于天气酷热,兵士难以忍受,很多都中暑死去。蒙古大将李氇侦知其无谋,便攻占涟水三城,不久又渡过淮河夺取了南城。

此时,鄂州之围已解,李庭芝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后来朝廷商议要选择一个能镇守扬州的官员,理宗毫不迟疑地说道:“没有谁能比得上李庭芝。”于是朝廷令李庭芝停止守丧,主管两淮制置司事。李庭芝以国事为重,迅速走马上任,率兵打败李嬗的军队,并且杀死其部将厉元帅,夷平了南城。

第二年李庭芝率部在乔村再次打败李理的军队,攻破东海、石圃等城。景定三年,李殪降宋,并且将三城的百姓迁居通州、泰州之间。接着,李庭芝又乘胜追击,攻破了蕲县,杀死元军守将。

李庭芝的军事指挥才能可见一斑。

李庭芝初到扬州,这里刚刚遭受战火之灾,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凋敝。扬州是以盛产食盐出名的,百姓也大都依赖产盐来获利。但由于接连不断的战争,人们根本无法安定,许多煮盐户都逃到城外。

这样,扬州盐业逐渐萧条。面对此种情形,为了尽快恢复经济,李庭芝下令全部免除扬州百姓所欠的赋税,同时借钱款给当地百姓重建家园,待百姓居舍建成后,又免除其贷款。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当地百姓与官兵都有了居室。不久,李庭芝又下令开凿河道40里,沟通金沙、余庆盐场,以省车运。

同时,他还派民夫疏浚了其他几条运河,减免亭户所欠的官盐200余万斤,亭户没有了车运的劳苦,又能够免除债务,因此纷纷归来,盐利也逐渐兴旺起来,扬州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起初,扬州城外有个子山堂,在上面可以俯瞰扬州城,一览无余,如果蒙古军队攻占子山堂,就会在子山堂上构筑望,架设车弩向城中射击。为了克服此弊,李庭芝派人修筑大城包围平山堂,招募汴河以南的2万流民补充军队防卫扬州城,又将大部分驻守在子山堂城堡,朝廷下诏将这批流民命名为“武税军”。

此外,李庭芝为教化城民,又大兴学校,让城民学习《诗》、《书》,祭祀圣哲,并与士子一道学习射猎之礼。

当遇到辖区内有水旱之灾时,李庭芝就命令发放库存的官粟,如果不足,就拿出自己的积蓄赈济灾民。扬州百姓感激至极,交口称赞,奉他如父母。刘粲从淮南入朝,理宗向他询问淮南之事。~他回答说:“李庭芝老成持重,军民安定。如今边尘不惊,百事俱兴,全是陛下用人得当的结果。”

不得不说李庭芝对扬州的感情是最为深刻的,他再次镇守扬州,扬州百姓奔走相告,举城尽兴,犹如过节一般。李庭芝到了扬州后,也多次奏请朝廷向扬州调兵遣将,他跟张贵可不一样,朝廷的老大贾似道是他的后台靠山,将士肯定是没有的了,贾似道心中其实害怕得很,恨不得把天下所有军马都调到临安保护他一个人。

不过饷银、军粮和空白的告身可给了不少,对于朝廷来说,钱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钱要花得有用。对于贾似道来说,李庭芝守住扬州,就等于守住了他最后的防线,即使鄂州重新沦陷,他在朝廷说话依然很响。

他这个周公依然没有任何人可以摇动他的地位,即使是范文虎这个逃跑将军丢了鄂州,对让依然没有任何影响。

“李大人,您老怎么过来了?”子山堂上武税军大营中,一个约莫三十来岁的汉子,激动的看着李庭芝。

“你是谁?”李庭芝仔细看了一眼,惊讶问道:“你是牛娃?”

“李、李大人,您老还记得小人?”牛蛙已热泪满眼:“李大人还记得小人,李大人还记得小人。”

“呵呵,当然记得,老夫还记得你当初要求老夫给你参加武税军时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