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部分 (第1/4页)

,只要是真实可靠,全部给钱,一分钱也不少。”

“听说楚都那里的朱桔,已被商人看好,早早就下了订金。”

范友信还在荆湖之时,就听说朱桔是桔子的一种,因皮呈红色,故名朱桔,其味甘甜,有核,果实丰满,个头不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桔树就在楚都江陵一带大量栽种。

范友信也仅知道枇杷可以入药,却想不到还可以生吃,不过范友信相信这枇杷果子味道肯定不是很好,之所以在江陵城卖得好,恐怕就是张贵那篇介绍枇杷的文章所引起,见老头洋洋得意,也不点破。

“在下敢问一句,老爷子的枇杷可卖了不少钱?”范友信试探。

“呵呵,”老头笑了笑,道:“也不多,江陵的枇杷买的贵啊,一斤枇杷就要三百文钱,老头仅买了不到五百斤,不像吴家老头,差不多一千斤,怪让人嫉妒的。”

“那也可不得了了。”范友信赞叹,想到一个山村百姓随便就能赚十几两银子,恐怕这一年就无忧了,省点用肯定还有会剩余,怪不得一个老头也支持修路了。

两人正说着话,不远处一个大嗓门大声吆喝:“马寨主,你家婆娘让你回去吃饭了。”

马寨主应了一声,道:“我看客官远途而来,不然今晚就在老头家里留宿可好。”

“这个。”范友信看了看天色,自己也算是人生地不熟,能有人留宿肯定要好,只是有扰老人家清净,这又是他不愿意做的事。

“走,走。”老头拉了拉范友信,道:“咱现在也只有两个老头在家,就去老头家里住一宿,也好让老头婆娘高兴一回。”

范友信只好拱手,道、:“那劳烦老爷子了。”

不说范友信吃好睡好,次日一早,老头敲开了范友信的房门,道:“范小哥是不是要去江陵,还有半个时辰,马车就要出发了,范小哥可要准备一下。”

“一路麻烦马寨主,实在不好意思。”范友信连忙收拾了一下。

马寨主笑了笑,道:“范小哥知晓天下事,把我家婆娘哄得高兴,老头还不知道怎么感激你呢?还说这话干嘛,范小哥日后有空,多过来走走。”

范友信道了谢,刚掏出一锭银子,马寨主就生气了:“范小哥这就是你的不是了,老头就当你是老弟,才热心招待,若不是小哥嫌弃老哥招待得不好。”

范友信只好讪讪收起了银子,跟老头约定下次有空一定过来,范友信收拾完毕,马车也准备完毕,这是一个爽朗的车把子,说话声音洪亮,让人感到亲切:“这位客官莫不是外乡人?小的王磊,这车是从马家寨到江陵,很高兴客官能够坐上小的马车。”

范友信笑了笑,拱手道:“那就劳烦王小哥了。”

范友信上了马车,见马车上就摆放着一份报纸,得知这报纸是免费观看,范友信也不客气,拿起报纸浏览了一下,发现里面竟然有一个版面是介绍工作之事,上面说了某年某日,某个地方需要什么人,多少钱,多说得清清楚楚。

一路上不停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路果然修得很好,比朝廷的官道看起来还有坚实和牢固,马车像是特制一般,走起来非常轻松,速度也不慢。

等范友信来到城内,竟然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而代价仅仅是一百文钱。

“大人知道马车把我们带到江陵什么地方?”范友信突然问道。

李庭芝摇了摇头,笑道:“老夫又不是神仙,怎么知道。”

“拉到了一个裁缝店,裁缝店旁边就是韩将军纪念广场。”范友信有点不可思议说道:“这些乡下的百姓,到了裁缝店之后,都忍不住买点东西。~”

“大人这可看出了其中奥妙?”范友信解释道:“修好了路,枇杷或粮食卖了好价钱,百姓手中有了钱,又可以乘坐便利的马车到江陵城内购买各种东西。”

“官府又可以通过收税,把百姓的钱回笼到手中,张大人曾经在报纸上说道,一文钱流通两次,就变成了两文钱,流通四次就变成了八文钱,虽然在下还不明白什么道理,但世上互生互利的事情常有。”

“恐怕,江陵走的就是这条路。”

“百姓服役还有钱拿,自然是乐意的。”李庭芝迟疑了片刻,道:“只是扬州又不像张贵那小子财大气粗,却不知他的那个法子如何使得。”

“大人,在下见过了张大人。”范友信从怀里掏出一份书信,道:“张大人说了,只要李大人愿意修路,他愿意联合江陵的商人给扬州贷款,而且利息由张大人自己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