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部分 (第1/4页)

们回到江陵去军部令三个时辰的禁闭。”

“还不滚过来见过马将军。”

那个中年将军两人却是认识,正是均州军水军统领马邑。

第一百九十六章兵临城下(76)

第一百九十六章兵临城下(76)

京城的sao1uan是从余杭mén开始,城内的百姓也不是傻子,往日元军攻城多半是小打小闹,最多也是对皇城附近的两mén猛攻猛打,如今临安城各mén皆是战火,从清晨开始一直没有停顿的意思,就是明眼人也知道怎么一回事。

刚开始京城还算平静,无论富裕之家还是贫困之家,他们都没有出mén的打算,富裕之家自然要珍惜他们的生活,贫困之家也要珍惜他们的生命,只要活着,才有生活,只要有命,才有生命,好死不如歹活,谁愿意白白送死呢?

当然,城内的三十万大军,他们也有活下去的尊严,城内一些胆大的百姓,在诸如方舒、鲁丰这些活跃人物的带领下,冒着战火而犒军,除此之外,偌大的临安城内竟然是一片寂静,宛如死城一般。

只是,在这偌大的临安城内,数十万户百姓的家里,终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荒凉和寂静,他们压制心中的恐惧,低声争论这生死未卜的前程,临安将近三百年未曾遇到战火,讨论虽然热烈,但却讨论不出子午。

“老fù人坚定相信宋军会打败蛮子,把蛮子赶出南方。”罗大娘原想跟方舒他们一起前往军中犒军,只是人家一来嫌弃她名声太大了,怕被抢走了风头,二来罗大娘年纪也大了,tuǐ脚不灵活,如今临安城外战火如荼,她一个老太婆跑得慢,若是遭了不幸,恐怕整个临安城的怒火都会落在他们带头人的头上,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担心罗大娘看了城外的情况担心罗子,所以断然拒绝把她留在家里。

亲家胡强倒也可以代替老太婆走一趟,只是他胆子向来较小,说什么也不愿意,嘴里还囔囔要留在家里保护一家老小,小红的哥哥胆子倒不小,官府征召民夫运送武器、伤兵,每天还可以拿到五十文的赏银,一个月前元兵刚开始攻打临安,他已应征成为其中的一员,如今元军像疯了一样,倒是吓退了不少人,官府一咬牙把赏银干脆提高到一贯钱,反正若能守住临安,这笔钱终究是会有,若是守不住临安,那这笔钱就算是愧对老百姓了。

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钱财都是小事了,元军孤注一掷拼命攻城,还真造成了城内人心惶惶,若是一路这么打下去,鹿死谁手还真是未知数,幸好元军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其实已没有多少能耐。

罗大娘一大早被吵醒,其实不被吵醒也难,谁让官差一大早就通知今日戒严,没有接到通知前不能离开家,否则以细作查处,这年头什么都不怕,就怕被处细作论,东市的断头台,每天都不知道要杀死多少细作。幸好1uan世当道,谁家里都会存点粮食,这可是1uan世里活命的根本了,一两天的余粮家里都有,若是时日长了,就会饿死人了。

戒严倒算个新鲜事,元军攻打临安一个月以来,皆是小打小闹不起什么大作用,就算是戒严也是夜间不让普通老百姓活动罢了,如今听到白天戒严,心里害怕的必然更加害怕,罗大娘却没有丝毫感觉,她这段时间就是很少出mén,也不把戒严当一回事,她心里挂念的是罗子,好不容易才出了人头地,如今见上了一面又要分开,而且冒着xìng命去拼命,要说心里不挂念又怎么可能?

但她毕竟是识大体之人,这些日子她所见所闻可比一辈子还要多,也知道舍小家保大家的道理,只是这大家保住了,小家能够依靠谁呢?罗大娘看了看装米的陶罐,想了片刻又多加了一把米,但走到mén口时却又退了回来,往陶罐里放回一把米,今天戒严就是不能出mén口,大伙留在家里躺尸,随便喝两口米汤就能挨饿,虽然粮店的米也没涨价,虽然柴火店里的石炭没有涨价,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为自己也应该为别人节省一些。

做人不能没有良心。

罗大娘咧嘴笑了笑,这是一个美好的清晨,喝饱了雾水的瓜苗就像雨后的net笋,一天比一天要高,如今都已漫到了木架子的顶部,清晨的阳光刚好可以照在最高的瓜苗上,每一片叶子仿佛充满了劲儿,菜园里的青菜盯着冒着寒冬的雾水,争先恐后的疯长。

“长慢一些,好好长,等罗子回来就可以吃得上了。”罗大娘眯着眼看了一会,才蹑手蹑脚的往厨房走去,若是让小红知道肯定又得让自己袖手旁观,人的年纪大了,活动习惯了的身体,一旦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