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部分 (第1/4页)

人多为狡诈,若是让汉人钻了空子,赚了大都的便宜,他是连后悔药也没有得吃。

“丞相所言,乃老成之计,”忽必烈心里美滋滋,说话却是认真之极:“宋军善于守城,虽直沽城尚不完善,但毕竟宋军一手所建,再者宋军火药厉害、弩箭也强,我骑兵善于野战,不妨暂时容那宋军嚣张几天。”

“再说宋军二十五万大军,每天消耗之粮草不计其数,朕还打算让开通道,让那些白眼狼去吃穷宋军去,就算是能带走百万百姓又如何?总有一天朕会让他们把一切都还给我们。”

也先不花虽觉得不妥,但想了一下却不出声,这些百姓又不是他家的包衣,这都只是他忽必烈的财产,他忽必烈都不在乎,自己又有什么好在乎的地方。

“末将李庭芝见过张大人。”见张贵快步迎出来,李庭芝行了一个尊重的礼仪,大声道:“末将奉皇上圣旨,率领十万大军来援,自老夫之下,皆听张大人之命,若有不从,则可容张大人先斩后奏,便宜行事。”

“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张贵连忙扶住李庭芝,给他行礼,道:“李大人,这不是让人笑话我张贵吗?”

“不,”李庭芝扶正张贵,一字一顿认真说道:“张大人你凭借一军之力,收复山东、抢占西安乱中原,让朝堂上的相公及皇上都想不通的是,你竟然真的、真的来到了直沽、大元朝京城的侧卧之地。”

“虽不敢言收复中原指日可待,但大军直指直沽,威胁大元朝京城,这是百余年来未曾有人做到之事,如今都让你做到了。”

“张大人有所不知,如今大宋朝廷上下都已轰动,文臣武将以你为鉴,定要名留青史;百姓以你为荣,热烈报名从军;商人以你为豪,捐赠物质数不胜数。”

“老夫自愿亲兵,临行前皇上、太后再三吩咐,让老夫一定要从你的指挥,言大人有惊天之才、乃上天给大宋派来的战神,其实就算皇上不说,老夫也是这个意思。”

“老夫年纪大了,上阵杀敌之事自然比不上你们,但为你们整理后军,守住直沽,老夫自以为还有这个本领,只要张大人你不赶老夫走,老夫也愿意在这寒冬的北方,与诸位轰轰烈烈走一回。”

“大人,”张贵紧紧握住李庭芝,却是呜咽说不出话来,他出征之前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一味认为如今是大宋的最好时机,也是他张贵的最好时机,攻下直沽长时间未能接到朝廷的圣旨,还以为朝廷早已把自己忘记,没想到如今整个大宋都已经知道。

如今整个大宋、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已知道直沽、知道他张贵,如今的他岂有退路,想当年的仓皇北顾,如今自己不也是一样吗?只不过自己的运气要好一点罢了。

两人凄凄,众人回到直沽大营,因为李庭芝的身份,除了值日的将领外,几乎所有的大兵小将都涌进了大营,这是李庭芝数十年经营起来的荣耀。

远离大宋、孤军在外,虽是均州军军纪严明,但或多或少也会有一些将士难免会产生思念之情,李庭芝的到来,带来的不仅仅是朝廷的圣旨,还有家乡、那个远在南方的家乡的味道,众人忍不住高呼万岁。

好不容易等人群冷静下来,该干嘛的还要去干嘛,李庭芝十万大军,随行的更有数不清的物质、武备、粮草,这已经足够他们忙的了。

“大人,如今直沽城已有将士二十五万有余,是不是、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了?”刘义有些调气的看着张贵,援军的到来给所有人都带来了气氛,李庭芝的援兵,更是代表了朝廷对均州军的认可,对占领山东、直沽的认可,也是代表了朝廷对大元朝的反抗。

说白了,谁不想名留青史、谁不想成为英雄,就连皇上不也是想着成为中兴的明君、成为大宋的有位君主。

“怎么了?手痒了?直沽城才修好不长时间,怎么就手痒了呢?”张贵打趣的看着刘义,笑道:“看来我们刘大人报国之心、匆匆忙忙啊。”

“嘿嘿,”也难得刘义脸皮厚,只是笑了笑,道:“这帮兔崽子,如今也是吃饱喝足,整天闹事呢?再不把他们拉出来转一转,这帮兔崽子造反都有可能。”

“大人,你看河务西如何?”刘义凑上前,指着不远处的河务西,认真说道:“以直沽为中心,到河务西不到五十里路,属下认为每一里修建一座大型的城堡,大概可以驻防三千人吧。”

“直逼河务西,尽可威胁大都,退可返回直沽,凭借这水泥,就算是蒙古骑兵攻也攻不下来。”

“你认为修建一座三千的城堡,需要多长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