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 (第1/4页)

那么,是不是——

她手提着裙子快走了几步,跟在赵恒身后,问了好几回“真的?”被赵恒瞪了一眼,才宽了心,笑嘻嘻的随他一道去拜见母后了。

可赵妧晚间却没睡好,翻来覆去的,一会想着十五夜灯火下的徐修,一会想着茶馆里一袭青衣的徐修,又想着他穿上状元服的样子。。。

她想起早年随王芝谢亭两人去茶楼听戏,还买了不少话本,她这样。。。

约莫是思春了罢。

晌午的时候,秦家迎来了一位贵客,是宫里的人,阵势很大。秦家周边的几户人家听到声响也都过来远远看着。

便见着是一位穿着绯衣的宦官,一手拿佛尘,旁边还跟着一个蓝衣的小太监,手捧木案,上头放着一卷明黄圣旨。

后边还跟着三人,一人捧一个案面垂眸跟在身后。第一个案面上放着一副状元宴花抹金银牌脚,上写“恩荣宴”,一朵簪花。第二个案面上放着一件朝服、一件大红罗袍,一顶乌纱帽,一副锦绶,一副黑朝带。第三个案面上是放着一块笏板。

徐修昨日进宫的时候是见过他的,姓李,便拱手行了一礼喊了声“李公公”。那李公公便也嗯了一声,手握圣旨,尖细的声响了起来,“盛宁十七年会元徐修接旨!”

徐修与秦家众人皆跪在门前,聆听圣言,“。。。今朕阅你文章,字字珠玑,可为良才。特赐为新科状元。”

新科状元。。。

徐修听着周边的惊呼声,只觉着心也快速跳了几下。他的双手放于头上,等那道圣旨到了他的手里,心才渐渐的稳了下来。

李公公便又说道,“状元爷,起来吧。”

等徐修站起了身,旁人才跟着一道起来。徐修接过管家递来的封红,亲自递给李公公,嘴里道“辛苦公公了”这样的话。旁人也都有,是管家派人去分了封红,封红很轻,那些拿着的人却晓得这最少也有个十两了,各自满意了。

李公公点了点头,他先前是见过晋阳公主的,如今见着这位新科状元,举止有度,也不是个只读书的呆子。难得也添了些笑,一手接过封红,一边说道,“状元爷可要准备了,明日您还得去面圣呢。”

又让人呈来面案,说道,“这朝服、笏板等是您日后要用的。这大红罗袍、簪花是您明日要用的。。。圣上慈恩,昨日是让赶了紧做来的。”

秦家奴仆忙接过,徐修自又道了一声谢。

这桩事完了,那李公公是要回了,却是要徐修送一回。这原也称不上规矩不规矩,这徐公公是敬帝身边伺候的,平素便是连那些三品大官也不敢轻易得罪的。

只是新科状元,难免有几分傲气。

众人都看来,心里暗衬着这位新科状元会如何?

徐修面上却没什么变化,身姿挺拔,不卑不亢,侧手请人先行。路上李公公便问,“听说状元爷是临安人士,怎的住在了这秦家?”

徐修便道,“徐某刚来汴京时,多亏了秦家帮扶。”

那李公公便嗯了一声,倒也没说旁的。等进了轿子,那李公公是从轿子里捧了一个紫檀木盒递给他,轻声说道,“这是东宫的主子给状元爷的”,跟着便又一句,“奴才可要说一句,您这次答的可是凶险,若不是太子爷给您拦了一道,您。。。”

徐修一时竟也愣了,东宫的那位主子——

想起大殿上那一双眼睛,他这是入了东宫那位主子的眼?徐修低眉看着紫檀木盒,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敬帝子嗣不多,那位太子又是幼时定下的,百官都很服气。他若是接了,往后便是太子那一脉的,比旁人自是又多了几个机会。可是。。。

徐修想不通,为何那位太子竟然如此帮他,他着实没什么特殊的。

李公公见他迟迟不接,面色愈发暗沉,声也带了几分冷淡,喊了一声,“状元爷。。。”

徐修接略微躬身,谢过人,才又接过木盒,添上一句,“请公公代我谢过太子爷。”

不管那位太子爷是怎么看中了他,可是如今,他已避无可避,又何须再避?

李公公终归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说了句“自然”,又道“状元爷回吧”这样的话,就放下了帘子。那厢起了轿子,徐修才转了身,秦渭倒也没问什么,只说了东西都已经放到他屋子里去了。

徐修便又谢过,才回了屋子。看着方才宫里送来的东西,竟生出几许如梦如幻,好似一场黄粱大梦。

他又看了木盒,双手放在上面,过了许久才打开,里面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