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王大壮闻言面色微微一变,在咬了咬牙后,低声问道,“这条贱命,早已是身外之物,我只关心服用了那种丹药后能变得有多强……还请仙师明示。”

瞥了一眼王大壮,唐周淡淡说道,“若你侥幸成功,那么现阶段的张煌,十个也及不上你!纵观这个泰山郡,也绝无一人是你对手。”

听了这话,王大壮的呼吸顿时紧促了几分,在眼微微泛起几丝精光后,跪在地上恳求道,“请仙师成全!”

“去钜鹿吧,就说是我唐周举荐的。只要你报出了我唐周的名,你会如愿的,但是你的结局如何,究竟是成为一具尸体亦或是当真拥有不俗的力量,本仙师不做任何保证。”

“多谢仙师!”王大壮重重给唐周磕了几个头,旋即起身退出了屋外。

“愚不可及!”望着又再次闭合的房门,唐周微微摇了摇头,口喃喃自语道,“你所领悟的‘义’,也不过只是‘小义’而已,‘大义’……要远比你所领悟的更加宏大!”

不过话说回来,一个难民出身的王大壮,实在难以让唐周这样意志力坚定的人有什么情绪上的变动。要说他在这泰山郡还关心着什么人的话,恐怕也只有张煌了。

毕竟撇开张煌身为‘至关重要的棋子’这一不可言传的特殊身份不谈,唐周对他也充满了好感。

“唔?”

忽然,唐周脸上浮现几分迷惘,因为他猛然感觉到这座县城内竟有道术的异常波动。

“有意思……究竟是哪个无知的家伙,竟妄想在县城内施展道术?难道不知但凡城池,筑墙所用石砖皆是‘周山石’么?不知天高地厚。”

要问唐周口这‘周山石’究竟是什么奇物?此事说来就话长了。

说起来,尽管大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儒家又推崇‘不以怪力乱神’,热衷于发展儒家杂学(后细说),但不可否认,民间依然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仙神妖邪等诸多传说,成为百姓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的谈资,而‘周山’便是其之一。

在民间传说,周山本是上古时期连接天地的山,即天柱,但是个名字却很少有人知道。

周山的‘周’字,它指的是周全、完整,于是这个山名连在一起的意思便成了‘一座周全而完整的山’,可若是有朝一日这座周全而完整的山不再周全完整了呢?

啊,那这座山就叫做不周山!

在传说,当周山这座天柱仙峰被某位大人物撞塌之后,它便被叫做不周山。而不周奇石,指的便是从这座天柱上崩散的碎石。

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不可否认,不周石具备着无法想象的强大威能,哪怕是小小一块碎石,也能起到镇压妖邪的效果。

也难怪,毕竟不周石在传说可是从天柱上剥落的碎石,按照民间百姓的说法,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比起世上万物等生灵等级不止高了多少畴。在这种奇石的威能范围内,无论是武人的气还是道术所需的灵气,都会被压制到极限。

张煌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泰山县筑城墙所用的石砖,皆是这种不周石。那般庞大数量的不周石镇压着附近所有的妖气(这里的妖不是妖怪的意思,指反常、非自然产生的气。即'事有反常必有妖的意思。)。

记得张煌在行刺都尉马延的时候还在震惊他为何施咒失败,他也不想想,他可是身处于庞大数量的不周石威能范围内,怎么可能再将道术驱之如臂?

不得不说,张煌惨败于马延之手确实有读走背运的意思,毕竟他可不知泰山县的城墙、县府衙的石狮等众多存留了数十乃至数百年的建筑,竟蕴藏着能将非自然形成的气尽皆镇压、驱散的威力,而他竟还妄想着在县城内用道术击杀马延。

倘若是在城外,张煌对上马延其实胜算并不算低,毕竟道术在某种意义上克制武人的刚体,但是在这泰山县不行,他连一成的胜算都不会有。

只能说,都尉马延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占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因为他施展刚体的气其实是运用于人体自身,并不属于外界,不像张煌那样,因此,不周石尽管对他的气也有所镇压,但却远远不及张煌。

话说回来,其实不光是泰山县,天下有许许多多的县城以上的城池,都是用不周石筑造城墙的,一个原因是不周石坚硬,难以摧毁;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不周石具备着镇妖破气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杜绝城内不安事件的发生,巩固城池的防守力度。

据说,自打先秦诸国开始,便有国家用这种不周石筑造城墙,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