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掀溆肽戏降牧�怠�

此时的徐州城中仍是一片宁静,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留守此地的大明兴平侯高杰正为一件事而烦恼着,前几天他收到了北伐明军送来的信,北伐督师史可法令他立即派人向济南运送粮草与物资,但当他叫来手下照办时却被告知,他的亲信李成栋前些天已将一部分粮草卖了,买主是其一个做粮食买卖的族叔。高杰听后大怒,把李成栋叫来痛骂了一顿,令其三天内将粮草追回,否则军法从事,至于北送的粮草与物资,只好先送一些到济南,不足的部分只能等追回卖出的粮草再说了。

今天李成栋来报,说粮草已全部追回,但他又抱怨说他的族叔数落他,说他不讲信用,要高杰为他主持公道。这李成栋跟随高杰多年,立下不少功劳,因而以治军严厉而著称的高杰并未难为他,要是换了别人,只怕早就人头落地了。高杰压下心中的火,安慰李成栋道:“成栋啊,不是我说你,这北伐的粮草你也敢动?这事要是让史阁部知道了,恐怕连我也保不住你呀!你跟随我南征北战这么多年,难道你还不了解我?我一向拿你当亲兄弟看啊!我哪回亏待了你?就拿上个月的事来说吧,你看中了城里‘清风酒轩’掌柜的女儿,非要娶她为妾,但那掌柜嫌你是土匪出身,不答应,最后还不是我让人假扮土匪,趁着他们一家外出时将其父母杀了,又让你带人去将那女儿救出?若非如此你能如愿以尝的把那美女收入房中?你能当上‘清风酒轩’的新掌柜?做人要不忘本!我一心袒护你,可是你也不要让我为难啊!既然粮草已收回,那这件事就此了结,不要再提他了!好了,现在你回去吧,顺便把师爷叫过来,我要给史阁部写信,想办法把此事遮掩过去。”

高杰与师爷商量了半天,决定把责任推到水师总兵吴志葵身上,谁让他跟自己不是一条心呢?就说他带着水师造反,为了平息此事自己不得不耽搁了几天,所以粮草去的晚了,现在叛乱已平,后续粮草马上就到。写完了信,高杰正欲派人将那吴志葵及其亲信请来赴“鸿门宴”,打算把他们一起杀掉,以便来个死无对证,顺便吞并他麾下的一万水师,这时手下亲兵来报,说北伐明军在济南吃了个败仗,已全线溃退,现在正有一支军队来到徐州城下,要求进城休整。

高杰听后大吃一惊,心中寻思:莫非是因为粮草不济才吃了败仗?可我前几天不是送出一批粮草吗?虽然不多,应该还能支撑两个月呀,真是奇怪。虽然这样想,但也不敢怠慢,立即穿上盔甲,带领亲兵直奔城门。

高杰到了北门城楼,向下一望,果然看见数万明军正在城外列队,高杰有些疑惑,因为这些明军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溃不成军,而是队列整齐,一点也不像刚打了败仗,但他转念一想,想起镇虏军与平虏军的军纪甚严,也许这支军队和他们差不多吧,虽然他们以骑兵居多,而且火器太少,看起来不像新军的样子。高杰决定小心为上,他命令部下严阵以待,并向城外传话,让他们先派五百人进城交涉,其他人马就等在城外。

那城外的明军等了一会儿,只见队伍后面奔出五百骑兵,向着北门缓缓前进。等他们到了城门口,守门的军官下令打开城门,那五百骑兵四人一排进入城中,守在城墙和城门上的士兵看着这些骑兵议论纷纷:“咦,你瞧他们的马,好象不是南方的马。”“他们的弓箭好象很硬啊!”“他们怎么好象不敢见人似的,一个个低着头,还把帽子压那么低!”正在此时,一名骑兵的马绊了个厥子,骑在上面的骑兵颠了一下,把头上的帽子给颠掉了,城头上的士兵立即喊道:“快看呐!他们的脑门是光的!”“脑袋后面还拖了跟辫子!他们是辫子兵!”“辫子兵来啦!辫子兵来啦!大伙儿抄家伙啊!”一时之间城上大乱,锣声、鼓声、号声响成一片,高杰见到巨变突起,急令关闭城门。

原来这支抵达徐州城外的军队正是吴三桂与许定国的人马,他们赶到城外后,见到城墙高大,易守难攻,便决定把强攻改为智取,假扮成败退的北伐明军,以便骗开城门。那先行入城的五百骑兵既不是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也不是许定国的手下,而是一支由满清巴图鲁组成的精锐骑兵,率领他们的正是满清一等子爵巴图鲁鳌拜。

入城的骑兵见行踪已露,便撕下假面具,分成两组,一组弯弓搭箭射向城上的明军,一组抽刀将北门的明军杀散,并守住被门,随后拿出角号“呜呜”的吹了起来,等在城外的清军立即闻声而动,潮水般向城边涌来。

高杰见状,知道若是北门不保,则徐州必破,他抽出腰刀,大喊一声:“弟兄们!一定要保住北门!跟老子上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