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部分 (第1/4页)

林清华微微一笑,随后问道:“那后来呢?”

“后来当地的一个族长就知道了,于是便借口那是他家的土地,不许别人随便乱挖,就将那地方给占了,那地主自然不肯答应,于是就打起了官司,这事闹到了官府,于是就传扬开了,后来便传到了南京,《宁报》和《三山报》得知了消息,便忙派人赶去察访,弄清楚了个大概,便马上又派人回来,将消息登上了自己的报纸,昨天早上《宁报》已经抢先一步登出了消息,《三山报》是下午才登出来的,不过却要详细许多。”芳儿见林清华兴致高涨,便连忙抢着说道。

婷儿见林清华正神采飞扬的看着她们三人,不觉有些迷惑,于是问道:“相公,你为何这么高兴呢?”

林清华收敛心思,答道:“这确实是趣闻,我当然有些爱听。秦始皇可是个大人物,不仅统一了中国,而且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功劳很大,不过,他也很残暴,为了防止别人不听他的话,就不惜焚书坑儒,导致上古的许多书被烧了个精光。”

“是啊!”萍儿忙着说道,“据《三山报》上说,那坑里有很多书简,想必就是那时候烧剩下的吧?”

“不是的,萍儿妹妹,那可不一定是当时烧剩下的。”芳儿开始纠正起萍儿的错误言论,“当时有很多儒生骂秦始皇,于是丞相李斯就建议朝廷限制儒生的活动,并提出了焚书的建议,秦始皇听从李斯的建议,就下了圣旨,将史书中的除了《秦纪》之外的书全部烧掉,并将《诗》、《书》和百家语也全部烧掉,不过还是允许博士官收藏少量,而且他还下了圣旨,规定从今往后,凡是敢谈论《诗》、《书》的人一律斩首示众,以古非今的人族诛,知道这些罪行而不举报的人也一同问罪,在烧书令下达后,超过三十天还不烧的,一律在脸上刺字,并关进牢房。焚书的第二年,秦始皇又以‘妖言惑众,以乱黔首’的罪名将几百名儒生抓到了咸阳,最后将他们全部坑杀,是为‘焚书坑儒’。”

林清华还有些惊奇,问道:“你知道这么多?”

芳儿笑道:“哪里,还不是相公平日教导有方?”

“那,那芳儿姐姐方才说那些书不是当时烧剩下的,却又是为何?”萍儿显然仍然迷惑不解。

芳儿笑道:“这个很容易看出来,因为那些在陪葬坑里发现的所有的竹简上都用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用的‘小篆’,也称‘秦篆’,而当时烧掉的那些书大多都是用六国文字写的,所以说,这些书应该是以后写的,而不是焚书之前写的。更重要的是,那些竹简中,有很多都有李斯与赵高的签名,所以说,这些竹简极有可能是秦朝的官府有意收集起来的,不过,也有可能是出于秦始皇的命令,但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了。”

婷儿嘻嘻一笑,说道:“这个消息一出,整个南京都轰动了,特别是东林那伙人,更是嚷嚷着要去看看,张慎言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了,但也不肯闲着,执意要亲自看看报纸,不过,这一看不要紧,倒把他又气得七窍生烟,差点又昏了过去,因为那竹简上有很多是与他所学的那些儒学大不相同的东西,就比如说,他一向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可是那些竹简上的儒家却坚持说‘人性本恶’,与法家的看法一样。”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萍儿更迷惑了。

但二女对于这个问题显然也搞不清楚,所以也只好笑着摇了摇头。

林清华知道是到了自己表现一番的时候了,于是接口道:“这个问题我还是知道一点的。秦始皇将天下古书烧了个精光,也许只留下了他的坟墓里的那一点儿,再加上秦朝末年的大战乱,民间仅剩的那些古本也多被毁于战火,因此,到了汉朝时候,不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没有了多少可以使用的书。不过,人毕竟还是有办法的,当时的一些老头还没有死光,他们多少还记得一些,于是便默写下来,传给后人,不过,老年人的记性毕竟靠不住,因此其中就出现了很多的谬误,这样一来,甚至会出现两本一样的书,但却相互矛盾的地方,于是朝廷就下令在民间重金收集散落的上古书籍,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献书的人就多了起来,但其中却也夹杂着一些狡狯之徒,他们按照汉朝皇帝的意愿,假造符合皇帝心思的书,并将之献了上去,而这些人中也不乏一些后来出了名的人,就比如一个叫‘董仲舒’的人,他将自己假造的一些书献给了当时的皇帝汉武帝,讨得了皇帝的欢心。”

“董仲舒?是不是就是那个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人?”芳儿显然想起了点儿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