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部分 (第1/4页)

这两艘船是同一级别的姊妹舰,并按照兵部最新制订的战舰分类标准,被归入了轻巡洋舰一类。它们的名字是由林清华亲自命名的,一艘叫“李白号”,另一艘叫“杜甫号”,它们的设计与制造完全是同时展开,而且内部的构造完全相同,排水量均为让人吃惊的一千五百吨。

动力为风帆与蒸汽机混合动力,船上装有两台中型蒸汽机,并通过一组简单的齿轮变速装置将动力提供给一对明轮推进装置。在顺风时,蒸汽机将停止运转,但同时保持锅炉的低温燃烧状态,以保证蒸汽机随时可以投入使用;在逆风或者是战斗状态时,将视情况而定,或者帆桨并用,或者降下风帆,仅仅使用蒸汽机带动的明轮,推动战舰前进。

之所以没有使用船尾螺旋桨,是因为工匠与技术人员们发现,以目前的技术而言,虽然那种船尾螺旋桨推进技术可以使用在小型的船只上,但却无法使用在这样的大型战舰上,因为如果使用螺旋桨的话,那么将无法解决螺旋桨轴与船体之间的漏水难题,而小型船只却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它们的发动机可以适当的抬高一定角度,利用水位差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对于一千五百吨的中型战舰而言,由于其蒸汽机实在太重,因此不可能将其抬高,否则的话,船体重心将变的很高,不利于战舰的稳定。

虽然齐鲸波对于那种造船场里的小型船只的推进技术非常感兴趣,不过,他更喜欢自己的这两艘船,毕竟目前只有它们才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作战。

作为一种新锐的战舰,这两艘船可谓火力强悍无比,在它们的船头和船尾,各安置了两座可旋转两百七十度的炮塔,炮塔上装着的大炮是刚刚新制造成功的专用大口径舰炮,这种舰炮的口径与攻城重炮一致,都是七寸,可以使用相同的炮弹,但其炮管更长,射程也更远,所不足的是,其炮管寿命仅仅只有不到两百炮,若使用最小装药,则可延长到三百炮。

船的辅助武器也很多,除了原先的快炮之外,还有一种新的中口径舰炮,其口径为可观的三寸,炮架为与攻城重炮一样的架退式缓冲炮架,射击起来很方便。作为必不可少的辅助武器,快炮与这种中口径舰炮全部装在中甲板舱中,只有在开战的时候,船舷两边的炮窗才会被打开,炮口伸出炮窗,便可开火射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快炮的炮弹得到了巨大改进,除了将原来的实心弹改进的更加具有穿透力之外,还新制造了一种爆破弹,其爆炸威力堪与新的拉火式手榴弹相媲美,再加上其所特有的穿透力,使得其在战场上为镇虏军立下大功,经过两个月的试用,前线对于这种炮弹的评价很高,并多次催促将这种炮弹尽快推广开来。

此次齐鲸波的任务之一,就是将从南京兵工厂制造出来的大量快炮爆破弹送到日本,以便打破战场上的这种僵持局面,尽快达成战略目的。

齐鲸波不得不感慨军事技术的巨大进步,因为当他前天凌晨从台湾岛上的清华港出发时,那里还是一片暖洋洋的感觉,但现在的这里却是雪花飞舞、寒风凛冽,让人顿生数九隆冬之感。

“报告!”一名副官跑到驾驶台跟前,站在那里,抬起头望着齐鲸波,敬了个军礼,口中说道:“从海图上来看,我舰即将抵达四国岛。”

齐鲸波回了个礼,随后伸手拍了拍肩膀上的积雪,说道:“挂出信号灯,命令杜甫号减慢速度,跟在我舰后方两百丈处,小心前行,我们对于这里不太熟悉,海图又不准确,所以必须多加小心。同时命令全舰进入战斗准备状态,据说日军的自杀船偶尔会在四国与本州之间的水道出没,伏击我军的辎重船队,告诉所有负责警戒的水兵,一旦发现情况,马上向我报告!”

齐鲸波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他们并没有遇到任何可疑船只,实际上,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除了象他们这样的蒸汽机船之外,没有什么船敢冒这个险出航,日军的自杀船也不例外。

两艘喷着黑烟的战舰一前一后,向着北方继续航行,在通过了那宽阔的水道之后,船只便改变了航向,调转船头,向着东北方向驶去。又经过了一段谨慎而缓慢的航行,终于在天色渐黑之时,抵达了他们的目的地————大阪。

虽然大阪位于京都城的西南边,但它其实是在京都城陷落之后才被镇虏军攻克的,守城的一万余名日军几乎与城市同时毁灭,当镇虏军的旗手抗着烈火凤凰旗和象征着皇权的黄龙旗走到城市中心的时候,他所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大片被炮火犁平的废墟而已,废墟之中,间或夹杂着许多分不清是人体什么部位的残肢碎片,还有那被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