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部分 (第1/4页)

统属的土王,组织了傀儡武装,与印度皇帝沙加汗进行了几次小规模战役,并取得了胜利。

在内外交困下,再加上身体虚弱,印度皇帝沙加汗一命呜呼,给他的儿子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他的儿子们无一拥有绝世才干,仅仅一年之后,驻扎在印度西北边境地区的军阀,亦即曾经与青衫社合作的那个名叫哈乌德的将军便率军开进了德里,将沙加汗的所有儿子全部杀死,辉煌一时的印度莫卧儿帝国宣告灭亡。

但哈乌德将军毕竟没有得意多久,当另外的几名将军联合起来向他发动进攻后,德里再次换了大王旗,哈乌德将军的人头与他的旗帜同时从红堡城头跌落,印度统治者内部分崩离析,印度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战国时代。

对于印度的混乱,林清华从郑山河的塘报中略微知道一些,不过,他却没有命郑山河继续向西推进,因为他必须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先向哪里去?

虽然日本列岛已经被完全占领,可是,在那遥远的北美洲的西海岸,却仍然有日本的定居点和城堡,若是让他们得到那里的丰富矿产资源和土地的话,那么他们很快就能再次繁荣起来,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但林清华必须明智的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远洋运输手段还很落后,就凭借那十几艘风帆蒸汽机混合动力的铁甲船,很难将大批部队运送到中美洲的飞地去。

本来这件事情可以依靠郑森的庞大舰队,但郑森也已经陷入了困境之中,南洋土著的叛乱,再加上他的印度战略的卤莽实施,使得南洋的舰队、军事实力被严重分散,郑森无法保证抽出大批船只帮助林清华运送军队。至于那些夺取的日本大型运输船,由于大部分被用于运送卖给欧洲的军火物资,而且其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因此,用其来运送军队和移民跨越重洋是不明智的。

每当林清华望洋兴叹的时候,他的脑子里会时时浮现出另一幅恐怖的画面,一队队武装到牙齿的疯狂教徒呐喊着从遥远的东欧冲来,跨过河流,跃过山脉,直接扑向中原大地,本已升平的中原再次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孰轻孰重,林清华艰难的做着选择,当欧洲的使者传来最新的欧洲战况,并且将教廷与欧洲各国君主的求援信送来的时候,他终于下定了决心————首先向西,在合适的地方建立一条稳固的防线,无论如何,也要将那股来自欧洲的祸水档在欧洲!

西域的经略已经进行了数年,而且移民工作也进行的非常顺利,当哈斯木逐渐成为大半个河中地区的霸主的时候,西域几乎所有水草丰美的地方都出现了中国汉人百姓的武装定居点,百姓们农闲时练兵,农忙耕种,所有的移民全部用军事编制体系编制起来,所有能拿得动枪的人都是民兵,而他们的队长则大多是镇虏军的退役士兵。

西域的苦心经营为西征大军顺利聚集于天山一带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那绿洲出产的粮食与蔬菜成为了军队的主要食物来源,而且部队的兵员也可以得到较快的补充,兵站的数量更多,规模也更大,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当林清华的西征大军从天山脚下出动时,西域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后勤基地。

为了这次西征,林清华一共调集了二十万精锐镇虏军,此外还有大批的蒙古军队和民兵部队以及辎重运输队。与其他的民兵部队所不同的是,这些民兵部队并不仅仅只有民兵,在这些民兵部队里,还混杂了大量的武装平民,换句话说,这些民兵部队不是用来作战的,而是武装移民,他们将与镇虏军一同行动,紧紧的跟随在镇虏军后方,每到一个合适的地点,便会留下一部分武装移民,就地修建堡垒、营寨,用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在西征沿途建立一系列的居民点,并为将来的城市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这些居民点不仅拥有民兵部队,还有少量的镇虏军精锐部队协助防守,使得这些沿途的居民点除了用于保障沿途后勤线路的安全之外,也可以有效震慑沿途尚未臣服的势力。

为了顺利的建立这些居民点,镇虏军的行军速度并不算快,从天山出发,到攻克俄罗斯设立在西伯利亚南部的第一个城堡,用时两个月。

由于此时俄罗斯人刚刚才开始向西伯利亚一带渗透,因此那些城堡并不坚固,多为土木结构,这种城堡也许是对抗西伯利亚诸弱小民族势力的用力武器,可是,当它们面对的是镇虏军的先进攻城武器的时候,顿时变得不堪一击,往往镇虏军的几轮野战炮齐射过去,城堡便已失去作用。

看着那些在城堡附近抱头鼠窜、鬼哭狼嚎的俄罗斯探险队和实物税征收者,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