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 (第1/4页)

皇帝果然满意的笑了起来,温柔的拉着朱王妃的手道:“日后会有机会的。”

紧接着他又对二郎道:“不管平日里遇到多少事情,只要这治下的百姓太平,便是一件大功。”

“二郎你身为皇子,到底要会治,可是也要会忍,不管多大的委屈,总比不得百姓。比不得你百年之后,青史留名,称你一句好。”

皇帝这句话出口,谢笙恨不得让自己从来没有听见过。

二郎身为皇子有什么好‘治‘的,还名留青史呢,这几乎是摆明了皇帝有意叫二郎做自己的继承人了。

谢笙的表现被皇帝和朱王妃看在眼里,皇帝也觉得有些好笑,更觉得有几分满意。

常人听见自己跟的皇子如此受重视,只怕都要高兴坏了,谢笙反倒是全然不这么表现,他问谢笙:“小满,你觉得什么是为臣之道?”

谢笙认真想了想,才谨慎地回答道:“忠于君主,忠于百姓。”

皇帝听了之后,也没过多评价这句话,而是道:“分明是谢宁的儿子,在这一点上你却不像他,反倒是更像你的外祖父。”

“毕竟这些年,小满是李翰林在教导,像李翰林多些,也正常。”朱王妃忙过来打圆场。

皇帝点了点头:“这样也好,你爹那模样,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来的。他当年可也是个轴性子。”

等这句话说完,皇帝的心思就没再放在谢笙身上,而是从二郎掀起的那一角帘子,看着外头人群往来如织。

“也不知道过几日,京城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太平。”

皇帝心里存着事,看着外头的情形,难免就有了几分感叹。

“京城是天子脚下,定然是平平安安的,”朱王妃道。

这头谢笙等人才出宫不久,那边捧墨就已经到了谢家。

因为谢侯第一天去衙门报道,并没在家里,捧墨就直接去了李氏的院子求见。

“怎么就你自己回来,小满呢?”李氏和谢麒正在讨论今天有人送来的帖子,就瞧见捧墨进来。

捧墨对李氏谢麒行礼,之后才道:“原本奴才也在外头好好的等着少爷,可方才六皇子身边的吴公公亲自来同奴才说。叫奴才不必等了,先回府来。”

谢麒对此也有些奇怪:“就算是留了小满用饭,也不该直接叫你回来,过会儿小满出宫,可还要用车呢。”

不过很快谢麒就道:“你可听说宫里出了什么事情没有?”

李氏的想法就比较不同了,她没觉得是不是因为宫里出了事,而是问:“你后头可瞧见什么没有。”

“除了早朝上一些不愉快,奴才并没听说宫里发生什么大事,这两日因皇上心情不好,宫里的娘娘们都不怎么出来,更别说生事,”捧墨说着又对李氏道,“奴才正是瞧见后头从宫里出来了一辆马车之后,才回来的。”

李氏点了点头,道:“既是如此,便不必太过担心,我们自说我们的事情便是。”

不止是李氏等人不知道谢笙去了哪里,就是谢笙自己,也不知道这是要往哪里去。

好在京城,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像某些阶层的人,会去的地方,统共也就只有这么点大,路一步步的,总是有要走完的时候。

马车是停在一座普通的宅院前头的,就在这附近的虽然不是什么普通人,可是也绝对没有什么高官。

这里的房子大都以两进居多,甚至只有一进,算是这京中中下游官员,和一些富户聚居之处。

因为有车马需要,这里的道路也修建的比一般的胡同要宽一些,两边的行道树高大挺拔,这时节叶子都落光了,只能从树木的形态和树皮猜测,应当是白杨树。

而谢笙他们停留的这所院子门前,只挂了一个牌匾,写着温宅二字。

说起温姓之人,谢笙的脑海里下意识的就想到温相和温瑄。

温这个姓氏还算比较独特,至少谢笙所遇到的温姓之人,印象深刻的就那个一两个,还都是一家子。

钱公公亲自上前叫门。

“谁呀?”有人走了过来。

那门房看着钱公公的面容,仔细的辨认了一番,才道:“请问你是?”

“我姓钱,我家主人想要拜访温先生,”钱公公的嗓音非常独特,只要是知道一点的人,都会立刻明白,这个人、包括他的主人,都不会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那门房虽然没有见过钱公公,却也不妨碍他在听到这样独具特色的声音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