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部分 (第1/4页)

虽说梅贻琦和傅斯年都曾留美求学,但终归离开美国太久。胡适虽然在抗战期间担任过过几年驻美大使,但他的外交能力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如果没有宋子文和宋美龄的努力,国民政府根本无法获得美国政府的支持,甚至连能不能获得常任理事国这大国地位都是个未知数。

顾维钧沉思了片刻后,突然抬头说道:“博文,我帮着安排可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但想促成梅校长他们的大事,还得问你借个人。”

李老板被顾维钧的这番话搞糊涂了,暗想自己手下哪有这样的人才啊不等他开口疑问,顾维钧便继续说道:“晏阳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级顾问。在国内与陶行知先生并称“南陶北晏”,在美国与爱因斯坦一起被“哥白尼逝世四百年全美纪念委员会”,评为对世界文明贡献较大的十人之一。

晏先生不但曾在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求学过,而且还与陶行知、张伯荃、蒋梦麟等人共同创办过平教会。不但与对美国教育界熟,而且跟梅校长他们更熟,再加上他在美国那巨大的影响力,这件事非他出面不可啊。”

“晏阳初”李老板一楞,随即反应了过来,连忙追问道:“顾前辈,您说的是不是那个从杜鲁门总统和国会议员手里骗了几千万的平民教育家?”

“是的,就是他。”顾维钧重重的点了下头,说道:“要说在美国的影响力,他比我大多了。甚至连美国国会到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规定四亿两千万对华经援,必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复兴建设。”

联合国的机构太多了,两万多名工作人员李老板哪能个个都认识?想到一个世界闻名的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家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级顾问,李老板便脱口而出道:“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国界不行,这么一位大才不能再在人浮于事的联合国呆了。台湾需要他,南华更需要他”

顾维钧想了想之后,胸有成竹的笑道:“我想梅校长他们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的,我们就乐观其成吧。”

' '

第五二一章 大厦将倾

第五二一章大厦将倾(泣血求票!)

为不失去幅员辽阔在亚洲据有中心位置的中国,美国朝野都极力赞同国民党与**和谈,甚至一贯强烈**的《生活》杂志,对中国局势发表评论,都赞同国民党与**恢复和谈。

在美国一片“和谈”声中,随同艾奇逊副国务卿访问亚元区四地的美经济合作总署署长霍夫曼突然来华,在上海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宣扬,“中国应组成一个包括**参加的联合政府”。

第二天,霍夫曼飞南京同蒋介石长时间地密谈。电通社在伦敦发消息说:“霍夫曼的使命就是策动国民党向**争取停战议和。”

但南京政府的发言人在蒋介石授意下,却宣称:“绝无此事,纯是谣传”

局势急转直下,自**解放了全东北之后,由陈、粟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与刘、邓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在长江以北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南的广大地区发动了淮海决战

南京城内已慌乱起来了迁都之说甚嚣尘上。国民党中枢大员,有的主张迁重庆,有的主张迁广州,风风雨雨,莫衷一是。

极端秘密的一串会议在蒋总统官邸里进行。

蒋总统两颊清癯,双眼深凹,显得衰老了许多。他凄然地对行政院院长翁文灏、张群、陈布雷等亲信们说道:“局势是这样子了……”他见会议气氛太低沉,便大着声说:“我要《中央日报》发表社论,纵使政府失去了长江以北的土地,也用不着悲观,而且也找不到悲观的理由。

苏美必战,第三次世界大战一定会打起来。到那时在美军帮助下,我们一定能打败**,收复失地,扬我国威我们要振作起精神,坚持一年……”

精锐具损,人心尽失的国民党能东山再起吗?翁文灏等人对此表示严重的怀疑。但又不能在蒋总统面前说三道四,只好面面相觑,全当着老头子白日说梦。

蒋总统满以为在座的文武大员被他鼓动起来了,一时兴起,破颜夸夸其谈道:“当前的淮海战役虽是党国存亡的决战,但我是有把握打赢的

理由何在?我针对**运动战的作战思想,鉴于近年来战场上,我整军整师被**吃掉的教训,制定了变被动为主动,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叫对方啃不动、吞不了的最新的‘兵团战术’。而参战的各兵团,都是我军主力的主力,是最精锐的部队,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