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这件事情到了如今这地步,显然就是预谋已久,齐诺大概也被什么事情绊住了,无法脱身。

隋昭城冷眼看着百官你一句我一句,极少有人站在安沅这边,都是指责的声音。

“太孙,你来说说怎么回事?”皇上也是无奈,这样的事情,突然传出去,可不就是上次想的那样吗?

虽然皇上知道隋昭城不纳妃不是因为安沅,而是自己不想纳,可是现如今这样的情况,让人很是为难。

“众大臣说的,本王都知道了,只问一句,你们觉得本王是无能怯懦之辈吗?会被一个女人管住?”

隋昭城面对着百官,黑黢黢的眸子深邃沉稳,好像被说惧内的不是他一样。

“臣不敢!”

关于“惧内”这个话题,其实大臣也并未提及,毕竟是皇室的颜面。

再者,太孙殿下可是大理战神,在战场上无往而不利,哪里会是惧内的性子。

很多人大抵也是明白的,只是有人混水摸鱼,想借此机会,打开选秀的门路,满足自己的私心。

若是太孙妃否认自己“擅妒”,只需亲自允诺大选,广纳后妃入宫,谣言自然不攻而破。

若是太孙妃仍旧不松口,那就是“擅妒”,狡辩不得,就是如此无理取闹。

还有那些大儒老臣,便觉得太孙殿下只有太孙妃是不合礼数的,在他们看来,男人就应该三妻四妾,共享齐人之福。

自然也是有老臣是真的为了大理的子嗣考虑,觉得隋昭城应该多纳妃,给大理皇室血脉开枝散叶。

不管他们是抱着什么目的,在隋昭城看来,都是一些碍着自己的路的人,让安沅不痛快的人,隋昭城一个都不会放过。

“说不敢的是你们,吵的热火朝天的也是你们,那你们是想要本王如何做?”

“是否纳妃是本王的家事,与尔等何干?且不说本王现在不想纳妃,就是以后都不想纳妃,也和尔等无关。”

“尔等口口声声说着为了大理血脉,难道太孙妃就不能诞下嫡长子吗?本王嫡长子尚未出生,哪里有让妾生子先出生的,还是尔等觉得庶长子比较好听?”

冷着脸的隋昭城,一下子让人们觉得好似置于数九寒天。

近几年来,皇上到了年纪,已经是越来越好说话了,面容也和善了许多。

若不是隋昭城在把着关,恐怕现在大理就是一团乱麻,也正是因为知道隋昭城的厉害,上次提起这事儿,也就没多反驳。

而今日再次提起,大概也是因为百官仗着自己身后有百姓的舆论支持,都说民不与官斗,可是官也不敢与众民斗啊。

“太孙殿下,如今宫外沸沸扬扬,臣等也只是关心殿下,切勿因一女子而犯了众怒。”还是有人不畏惧隋昭城的黑脸,只当自己是为了大理。

“那本王问你,你口中的女子是谁?那是大理的太孙妃,是未来国母,由着旁人欺辱太孙妃,是否这样你就满意了?”

“这……这……”果然,隋昭城这话一出,他们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也不敢再说什么。

他们一开始只当是为了大理,请旨废了“妒妃”,却忘记了安沅已经是大理太孙妃,这个时候,事情闹的越大,那大理皇室的脸面就丢的越严重。

太孙妃代表的不仅仅是她自己,也是太孙殿下的脸面,更是大理皇室的脸面,哪里能由着旁人说三道四呢?

“这事全因你们不尽职才闹大,本王限你们今日之内和百姓解释清楚,发现这样的风言风语,你们本应该早日禁止,如今你们却站在这里声讨太孙妃,还有没有把皇室放在眼里?”

隋昭城现在可没这个心情和他们好言好语的说,这样的事情,百姓不过是听信旁人传言,只要官府出了通知,哪里有还百姓敢传?

会造成这样的局面,还不是官府的不作为,也等着看好戏,要不然就是有人故意拦住了官府,想扩大这件事情。

百官面面相觑,虽在官场多年,锻炼了处变不惊的本事,可骨子里自发臣服的奴态也是越来越重了。

事情上升到了欺辱皇室颜面,已经没人敢说什么了,在这个时代,皇室是一个国家的脸面,谁都担不起让皇室丢脸的事情。

“宁丞相,这件事情就交过你了,若是今日没有处理完毕,那本王就要怀疑你的能力了。”

隋昭城现在可没心思去安抚百姓,谁捅出的篓子谁去收拾好了。

从这几天的事情来看,不用猜也知道这件事情是谁的手笔,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