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 (第1/4页)

有主张让当地官员领着百姓们自救的,朝廷如今摆明了捉襟见肘,哪还能多余的银子米粮和银子去赈灾,便能挤出一些来,也得先紧着蓟州前方的将士们,不然国门破了,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别说蜀地的百姓没有生路了,全大邺都得跟着生灵涂炭,——说穿了,就是直接放弃蜀地了。

还有中立的,认为朝廷也该赈灾,当地的官兵与百姓也该自救,总之就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阁老们都食不能咽夜不能寐,尤其是首辅叶阁老,心里都快为自己怎么没有早日致仕而悔青了肠子,这样的天灾人祸不断,他早晚得累死急死在任上啊!

简君安因为简君平的关系,比旁人更上心朝廷会如何赈灾的事,听得阁老重臣们只是吵吵,一直拿不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来,甚至连钦差的人选都没有定下,他们吵得起,简君平等不起,蜀地的百姓们也等不起,就算二弟已真没了,他也得找到他,将他带回来,落叶归根,以聊慰老父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何况也许他还活着呢?

所以这日自外面回来,简君安问过崇安侯的身体,得知他已自觉轻省了不少后,便提出了自己想向朝廷毛遂自荐,以钦差身份入蜀地总领赈灾事宜的想法,“……儿子想着,既能为朝廷尽为人臣者的职责和本分,又能尽快找到二弟,一举两得,所以才会有了这个想法,未知父亲意下如何?”

崇安侯没想到长子竟会生出这样的想法来,立时急得咳嗽起来,好一会儿才渐渐平息了下来,喘息着道:“你知道进蜀地好些地方都是没有路,只有修在悬崖峭壁之上的栈道吗?那些路,身强力壮者平常走起来,尚且不容易了,何况如今栈道受损,你身体又向来不好,钦天监还说,蜀地目前地动依旧,只不过没有第一次那般剧烈了,我已没了一个儿子,你是打算让我再尝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儿,让我将来连个摔丧驾灵的人都没有吗,咳咳咳……”

简君安见崇安侯说完,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向来矍铄的父亲,不过短短几日,便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又是心疼又是愧疚,忙给父亲拍起背来:“父亲,您别急,我就是拿不定主意,所以才请示您的,您同意了我才去,您不同意,我一步都不会离开盛京,您千万别急,当务之急,是养好身子,不然二弟明儿平安无事的回来了,您的病却一直不见好,岂不是美中不足?”

崇安侯闻言,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道:“那我现在明确的告诉你,我不同意,你趁早给我打消了念头,如今这个家三五七年内,都得全靠你一个人撑着了,你若是有个什么好歹,叫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靠哪一个去?以后此事都不许再提,你弟弟能找到,是不幸中的万幸,若找不到,也是他的命,他要怨,就怨他自己早年为何要做错事!”

简君安也是一时头脑发热,见父亲一力反对,再看妻儿们都是一脸的紧张与着急,想着自己若真去了蜀地,平安回来了还好,万一有个什么不测,这一家子的确艰难,到底还是打消了念头:“我听父亲的,再不说这话便是。”

一旁平氏与简浔母子几个方松了一口气,尤其是简浔,好容易老天爷降下报应给简君平了,她父亲却为了他去以身试险算怎么一回事儿,以德报怨也不是这么个报法儿罢,老天爷可千万要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让简君平再也回不来了才是,不然以祖父和父亲这会儿对他的心疼与怜惜,他若是回来了,只怕又得作妖了。

看来最好的法子,还是得尽快将钦差的人选定下来才是,可这事儿岂是她一个闺阁女流所能左右的?

第二日宇文倩代表睿郡王府来探望崇安侯时,简浔便在正事办完后,将她拉到自己房里,悄悄儿说起这事来,“阁老们到底是没有合适的人选,还是已有了人选,但没做最后的决定?再拖上几日,我真怕我爹爹又一时头脑发热,真去毛遂自荐了,我说句不好听的,就算要死,也得死得其所,而不是为一个衣冠禽兽白白赔上性命!”

宇文倩摇头道:“阁老们根本没有人选,蜀道山高,道险且长,上了年纪的人做不得钦差,不然人还没进去,先就没了,算怎么一回事?年轻力壮的,又有几个是真正能办事的,而且都知道此行千难万难凶多吉少,都缩了头装死不肯去呢,父王昨夜回府后,还发了脾气,说他要是再年轻十岁,他就自请去了,也不必日日在金銮殿生气了。”

她连日来也挺着急挺烦恼的,本来蓟州的军需供给就够紧张了,若再分出一部分调去蜀地,蓟州的仗还要怎么打,她们这些女眷已经捐过一回脂粉银子了,难道这么快又让人家捐第二次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