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 (第1/4页)

恕�

卢龙塞的战事,暂且不提了,毕竟乌恒没有能力攻破雄关卢龙塞,更没有能力威胁到北疆的基业,如今先看看玄菟郡的情况。

玄菟郡是东北的边境地带,也是和高句丽接壤的郡治,自从典韦接任东北大都督以来,一直驻守在玄菟郡,严密注视着高句丽的一举一动,在东北,北疆最大的敌人是高句丽,次于高句丽的则是反复无常的扶余,扶余近来没有什么动向,好像对北疆的霸道已经任命了,但知根知底的人,绝对能看出扶余此时不过在蓄力罢了,只要北疆出现弱势,给北疆最沉重一击的绝对是扶余。

恩,扶余不动,暂时就没必要去提它,说说高句丽吧,这几年来,东北最活跃的就是高句丽,高句丽是扶余的分邦,不过没有继承扶余的隐忍,只要有点小机会,高句丽就会不遗余力的西侵,不过可惜的是,如果北疆还是昔年的北疆,高句丽这么强的攻击力,玄菟郡还真有可能被高句丽霸占。

可如今,高句丽就没有这么好的运势了,此时高句丽内部不但有两个王子在夺嫡,整天争吵不休,在外,还有东北的数十万大军虎视眈眈,所有人都明白,只要北疆缓过气来,高句丽绝对会受到致命的报复,可问题是,高句丽的王室们好像一点都没有看到这么大的危机,在收到大匈奴的邀请后,不顾国内粮草空虚、百姓疲惫,断然再次率领大军前来犯境,甚至还宣称一定要将玄菟郡收归己有,不知道是白痴,还是傻*?

其实如今掌控全国兵权的高延优也什么无奈,高延优非常明白,自己率领的十五万大军绝对不可能打入玄菟郡,可偏偏为了掌控实权,不得不夸下海口,因为在高延优身旁,还有一个蓄势待发的高武男窥视着高延优的兵权,高延优不能松懈,否则等待自己的将是粉身碎骨。

高延优有想过直接杀了高舞男,并且把伯固踢下王位,登上至高无上的宝座,可是高延优不敢,因为在军队虽然大部分都是支持高延优的,可问题是,支持并不代表就要造反啊,如果高延优真的造反了,能誓死追随高延优的会有多少将领,怕是只有天知道了,高延优不敢赌

或许是因为高延优的犹豫不决给了高武男再次夺嫡的机会,此时的高武男不但重新掌握了曾经在国内的权利,还登上了副帅的宝座,十五万大军虽然没有多少士兵是高武男的人,但攀权富贵的什么时候会少了?一点一点,一步一步,高延优的势力正在被高武男蚕食,曾经的高武男不屑和这些大头兵打交道,但如今,高武男明白了,只有得到民心,得到军心,才能真正成为一代帝王,几年的囚牢生涯,将高武男的观念彻底改变,如果没有刘泰,或许高武男会成为真正的东北霸主吧。

典韦近来被誉为北疆最大的红人,为什么?因为典韦是第一个被封为大都督的将领,虽然说黄忠也掌握着数十万兵马,权利比大都督弱不了多少,但和实实在在掌握军政大权的大都督比起来,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不过典韦单方面发展的能力,辜负了大都督这个名号,要典韦领兵大战,或许还有可能,但要典韦拿起笔杆子处理政务,调拨各地粮草,那就有点开玩笑了啊,恩,为了弥补典韦政务方面的不足,刘泰也派了两个人手帮助典韦处理政务,那就是管宁和刘政。

刘政是辽东人,当初未离开辽东前,在辽东就建立下了非常好的名声,如今衣锦还乡,在民间的呼声就更大了,有刘政的帮助,典韦各方面都轻松了很多,至于管宁,恩,其实管宁在东北主要就是负责处理后勤事务,帮助东北的各部兵马调拨粮草,偶尔会充当一下典韦的狗头军师,不过大部分时间,管宁整天都是泡在书籍中,专研古代文学有点渎职了啊。

当然,没有会去说管宁渎职,只要管宁处理好份内的事情就行,毕竟大部分人都明白,管宁智不在为官,之所以如今能为刘泰办事,主要还是因为刘泰的强行挽留,否则的话,管宁早就跑路了。

玄菟郡近来的局势还不错,高延优和高武男统帅大军到达西盖马县城后,就没有了什么动静,西盖马县城有敖武的十万大军驻守,又有坚固的城防,想攻入城内,简直是痴人妄想,高延优也想明白了,只要能掌握住军队,高武男就奈何不了自己,何必要去做没有希望的事情?

高延优的十五万兵马不攻打玄菟郡,不代表典韦和敖武就不打高延优了,此时在西盖马县城内,正在展开紧张的军事会议,商讨的就是如何让高延优吃一记重拳。

西盖马县,县丞府邸。

典韦是东北大都督,自然要坐上位,而身为玄菟郡太守的敖武则坐在典韦的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