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 (第1/4页)

“属下立刻去办。”

英雄盟大堂

侧院打开,猛虎帮帮众从里面抬出天地盟偷偷打造的兵器,众人看在眼里不由得暗暗吃惊,这些兵器要比普通兵器长上不少,武林中人所用兵器讲究实用以轻灵为主,所以行走江湖的多是以剑为主,用刀的同样不少,使用这种大枪的极少,即便是大枪盟的弟子用的同样是以短‘枪为主。

“龙天为何花费气力打造这些无用之物。”

经过几天修养,吴天雄伤势转好,由人护着和众人见面,这一次再上天地盟身份完全不同,第一次是阶下囚,这一次身为英雄盟盟主,不仅是游龙帮、大枪盟,天地盟被灭消息传出,平日和猛虎帮交情不错帮派纷纷来投,人数一下子增加几倍。

吴天雄拿起一把大枪,顺势一晃,一枪·刺出夹带风声,枪尖锋利,枪身丝毫不动,兵器打造工艺不俗。

“这些还不稀奇,不知从哪弄了一种火器,这么厚的木门能一下子打透。”唐牛加了一句,当日险些吃了大亏,看到弟子从里面将兵器抬出,院子里几乎堆满,唯独不见那些火器。

第三百零七章京城里的黑手(四)

“火器!”

摆放在院子里兵器数量已经让人吃惊,这些东西都是朝廷禁令之物,一旦被人查出来路不明难免麻烦。

朱元璋曾得武林人士之恩,同样清楚江湖人的个性,一个个喜欢以英雄自居,打抱不平,如此也好,有些事朝廷的力量顾及不到,只能依靠这些人来完成,所以设立专门的武司管理各大门派,门派的人数,拥有兵器数量都有专门记录,不时会有人进行查看,这些年一直相安无事。

对火器,林风自然不陌生,这个时代的火器和自己那个时代相比相差不知多少倍,虽然用的都是火药,工艺相差太大。

陆俊递过一物,是从死去何杰身下发现,上面沾染血迹,正是那把短火铳,建明之初,朱元璋不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发展兵器制造,把元代创制的初级火铳,加以规范统一,根据实战的需要,发展成包括大中小三种类型在内的洪武系列火铳。

洪武系列火铳按形体大小、构造特点和作战用途可分为三类:其一是装备单兵使用的手铳,其二是装备于战船和关隘守备用的中型碗口铳,其三是专用于城防要塞的大型铳炮。

此时拿在林风手里的正是最为精致的手铳,规模越小,对工艺要求越高,铳身细长,前膛呈圆筒形,内放弹丸。药室呈球形隆起,室壁有火门,供安放引线点火用。尾銎中空,可安木柄,便于发射者操持。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至今令炎黄子孙引以为豪,辞典中这样记载:火药——中国人发明,是一种硫磺、硝酸钾、木炭的混合物,最早被中国人用作焰火、爆竹和火箭的纵火剂。

在现代人眼里或许不以为然,但当科学尚处在蒙昧之中时,火药却是神秘之物。《太平广记》中记述了一则故事:有位名叫杜子春的年轻人,为寻求炼丹之术,去一个僻静遥远的地方拜见一位炼丹老人。天色已晚,老人叫他歇息在炼丹的地方,并告诉他千万不可乱说乱动。

夜里,杜子春一觉醒来,发现炼丹着火了,火焰呼呼往上蹿,他记着老人的告诫,一动不动,眼睁睁看着火苗燃到屋顶,把房子烧了。据此人们可想象出“火药”这个名字,意思就是“着火的药”。这是人们认识火药的第一种性能——燃烧。

又因为火药中的主要成份硝和硫磺在西汉时就被当作药品,用来治病,而且古代炼丹家为炼制“长生不老药”,终年隐居深山,精心选配各种药物原料,反复提炼,多方试验,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虽然没有得到长生不老的仙丹,却发现发明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

火药就是出自炼丹家之手的一大成果。那时正处在盛行“仙道”学说的时代,由此火药便因药得名。

火器威力虽然惊人,缺点在于火药炼制相对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发生爆炸,每一次发出火弹,装入弹药到发射需要一定时间,火器的精度同样无法保证,无形中影响火器的使用,相比而言,冷兵器时代的强弓硬弩更容易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当然还有最为重要一点,大明朝天下安定已无战乱,历代都是如此,为了天下稳定,大多选择休兵养民,所以这种火铳只有在边地或者京城守军之中才有配备。

“林兄弟,这是什么鬼东西?”

“火铳,利用火药撞击爆炸瞬间产生的力量将藏在里面的弹药打出,不要小看了它,日后将大放异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