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 (第1/4页)

只见胖县令,身子侧到一旁,掀开枕头,用手顺势在下面一扣,一张床上同时放了两个暗格,这样的布局堪称精妙,就算有人发现其中一处,以人的习惯,绝对不会再去找其他地方。

“林大人,这里是州府大人派人交给下官的书信,里面用的虽然都是暗语,只要仔细比对,同样从中找出破绽,希望可以帮到大人。”

林风从对方手中接过,这些和账簿不同,账簿上只是记载税银以及上缴的官粮出入数目,最后上了船运到哪里无法说清,同样不能成为有效的罪证,胖县令第一次爽快拿出账簿就是看中的这一点,此时手中信件不同。

林风打开一封,前面说的都是一些客套话,随着话题一转,终于到了正题,隐约可以猜出,这是一封暗示当涂县令如实收缴税银的书信,下面盖有州府大印。

“这里并无不妥之处!”

林风将信件交给胖县令,拿在手里,“大人有所不知,那年恰逢大典,圣上有旨,太平府等地税银减免三成,这些下官的账簿上都有记载,林大人比对之后就会发现。”

“原来如此。”林风点头,确实如此,一旦遇到朝廷有大事发生,或者是灾祸之年,各地都会根据情况如实上报户部,然后由户部审核之后上折子交由皇上批阅,一旦皇上准了,有的地方不仅不用交税银,还可以动用朝廷的库存进行补贴。

减免三成,就算朱元璋时期的税较低,太平府的产值有限,一年交上去的银子也有几十万两之多,去掉三成就是几万两甚至十几万两,这些税银收上来以后,上交的只是朝廷限令的七成,剩余那些又去了哪里!

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说的一点都不假,不要小看这么一个七品的县令,山高皇帝远,只要动动歪心思,银子就跟雪花一样飘进来,不要忘了前提,清知县,虽然有些夸张成分,如果遇到一个糊涂官,贪官,拿的必然更多。

“你从中拿了多少?”

“林大人恕罪,按照规矩,卑职只留其中一成,并非自己一人独占,一部分用于修缮县衙,剩下的多半用来上下打点。”

胖县令说的是事实,上面有州府压着,一旦有事就要备足厚礼,遇到年节同样不能少,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反而最让人头疼。

“你的苦处,自会禀报小王爷酌情处理,能不能翻身要看县令大人。”

“一定,下官不敢再有隐瞒。”

“如此最好。”

林风转身带着那人出去,门口处有人看守,交代下去,这段时间可以进入县衙的人都要留心,不能放过任何可疑的人。

“林大人好手段,居然弄来这么多好宝贝!”齐泰看着账簿还有书信两眼放光,确实和胖县令说的那样,每一封书信记载的内容都可以和后来拿出的账簿对上,齐泰简单一算,光当涂县这些年下来就不有六、七万两出入。

“不想有这么多!”

一个县而已,如果是整个太平府,上面的布政司,甚至是整个朝廷,按照这样推算下去,该有多少,如此巨大的数目让人不寒而栗,要知道,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厉行节俭,对大臣约束同样严格,一旦有人从中私利绝不姑息,没有想到,就是这样,还是有人铤而走险。

“国之蛀虫,该杀。”朱允炆面露怒色,手掌拍在桌案之上,这天下始终是朱家的,就算此时朱允炆的身份只是一个小王爷,同样看不得有官员中饱私囊鱼肉百姓,对于整个皇室而言,始终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小王爷息怒,当涂县令愿意立功赎罪,这是好事,同样可以成为日后的人证,卑职已经命人放出消息,若肯主动投案,可减免罪刑,若对当涂县令不利,那些人必然同仇敌忾,日后查案必然更加棘手,如果真是有人暗中私吞税银,必然是抄家灭门之罪,其中利害关系所有人都清楚,难免狗急跳墙,此时,保护小王爷安全同样是重中之重。”

林风说完齐泰连连点头,“林大人所言极是,我们面对的将是一群亡命之徒,为求自保,必然拼个鱼死网破,此行看似平静却是杀机四伏。”

“一切全仰仗二位大人。”朱允炆毕竟没经过什么风浪,这次奉旨出京查案,除了一些大事需要朱允炆拿个主意之外,其他的事还是要听林风以及齐泰安排。”

“林风必当竭尽全力。齐大人,关键时刻是否可以动用守军?”

齐泰身子兵部,手中令牌可以调动地方兵马,朱允炆这一次随行带着齐泰,同样把这一方面考虑在内,此时林风问起,齐泰不由得眉头一皱,“朝廷明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