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 (第1/4页)

立晋王,其他王子必然不服,很容易导致朝堂不稳,这一直是朱元璋最为担心的事情,当年,分封皇子前往封地,此时反而成为隐患。

“还有呢?”

那人眉头一皱,“皇上信任,老臣惶恐,皇子之中,贤良有为者不在少数,皇上可择贤而立。”

既然不想立一众皇子之中年纪最大的晋王,自然有其他的想法,跪在下方老臣索性试探一下皇上的口风,以免连续说错。

“朕也没有想好,可惜,一下子就病了,现在动一下都难。”

朱元璋试图从床上坐起,这个时候,不能倒下,咬紧牙关,一旁太监上前,朱元璋摆手,这是性子里的那股劲,正是靠着这股劲,当年以少胜多,击败其他势力。

这股劲一旦没了,人就真的完了。

一声叹息,朱元璋几次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就算一辈子不信命,这一刻只能认命。

“下去吧。”

“老臣遵旨。”

朱元璋摆手,那人起身,多半是年纪大了,动作略显迟缓,缓缓从房间走出,此时,外面早有其他大人等候,还要那些等着送信的太监。

几乎同时,所有人目光落在对上身上,“皇上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说。”

那人连连摆手,不愧是官场上的老油条,在这种敏感时刻,一定要懂得闭嘴。

朱元璋斜靠在那,看着窗外夕阳落下的余晖,虽有光芒,确是那样的昏暗,难道这就是朕一生的终结,生死有命,随着年纪增长,越发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含义,和年轻人不一样,身体上的迟钝还有病痛是让人感悟人生的最好方式。

“谁才是继承大明江山的最佳人选!”

第五百零九章六月

六月的雨越发缠绵,落在人的身上,此时,京城的空气变得异常紧张,皇城里传出的任何消息都是大事。

“皇太孙,不能等了,应该立刻入宫。”齐泰急得来回踱步,自从皇上病重之后,除了一众大臣之外,任何皇子不准入内。

“圣上口谕,皇子、皇孙不得入宫。”朱允炆看着窗外的雨,落在树枝上,快速聚集缓缓滑落。

“皇太孙,没有试过,如何知道,如此紧要关头,一旦被他人强了先,只会悔恨一生。”齐泰读过不少史书,历代皇朝更替皆是如此,有时候并非完全按照先皇意愿,尤其是在最后一刻,留在身边的人很有可能改变皇位归属。

朱允炆一时拿不定主意,此时身边只剩下齐泰,如果有林风在该多好,齐泰急得一跺脚,朱允炆叹口气,“好吧,随我走一趟。”

“走。”

外面早有侍卫等候,雨具高高举起,任凭雨水打在自己身上,只要不淋到皇太孙,其他一切根本不能考虑,这就是做主人和奴才的区别,身上只能穿一件挡雨的蓑衣,此时,小腿位置还有靴子里面都是水。

马车周围早有人等候,上面是遮挡雨水的用具,皇太孙朱允炆在众人注视下登上马车,齐泰一路小跑跟在身后,这一刻不仅是为了皇太孙,同样是为了自己,一旦败了,等于彻底失败,经历过一次失败,绝对不允许有第二次。

惊雷阵阵,天边落下数道白光,皇城前面停着马车不下七八个,从后面看去,其中不乏晋王、燕王身影,这些平日里不可一世的一方之主,当朝王爷,此时没有皇上的命令只能等在这里。

“吁。”

马车停下,晋王站在那一动不动,身边之人低声说道,“是皇太孙。”

“知道了。”

不愧是晋王,此时的气势,似乎只有一旁的燕王朱棣能比,聚集在门口的朝臣同样分成数个阵营,其中以晋王、燕王身后人数最多,不仅是朝臣,随身的高手同样不在少数,燕王身边,马三保、朱能等人都在。

“六月!”

朱棣念了一句,不由得想起当日闯入燕王行馆的那个僧人,留下的两句话,二月山中,止戈飞霜,说的就是六月,而且其中是一个崩字,如此惊人的巧合,对方难道真的有未卜先知之能,如果是,当年的白帽之约,真正的大明皇帝,注定只有朱棣一人。

“诸位皇叔,小侄见礼。”

“是允炆侄儿来了。”

几人转身,其中有几位王爷年纪上和朱允炆相仿,这一点不足为奇,朱元璋精力充沛,后宫佳丽不少,老来得子算不得稀奇事,剩下的小皇子中比皇太孙小的也有几位。

“得知皇祖父身体欠安,特来问安。”

“有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