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部分 (第1/4页)

将军不但无罪反而有功。”

“对,对。”

孙不二一扫之前颓废,猛的一拍手,这和孙不二当初的想法不谋而合,一旦晋王作乱失败,孙不二会毫不犹豫击杀晋王,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和边军的性命,听完林风说完顿时眼前一亮。

林风面露笑意,古有诸葛亮三寸不烂之舌联吴抗魏成三国伟业,今有我林风点破边军平内乱。

第六百四十二章京城里的局

林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重要的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终于让这位犹豫不决的边军主将孙不二下定决心,最终站在自己这一边,不管是什么理由都好,晋王始终是在作乱。

自古以来,为乱者都为天下人所不耻,朱允炆的身份虽然有些尴尬,皇位传孙不传子,朱元璋的这个决定同样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就算真的是对逝去的皇太子朱标心有愧疚,总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补偿,毕竟手里握着的是整个大明的天下。

朱允炆奉遗诏登基,登基以来一直勤政爱民,连续发布几项对百姓有利的政策,天下百姓无不对这位新皇赞誉有加。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不变的大道理,这一点,做皇帝的清楚,孙不二也清楚,晋王作乱完全是在赌,一种近乎疯狂的赌博,凭借的就是奇,奇兵一出尽快攻占皇城击杀朱允炆,只有这样,那些拥护皇室的边军、将领还有百姓就算是心有怨恨,同样无计可施。

一旦攻势不利,最终被耗死的只有晋王,孙不二打了一辈子的仗,这里面的玄机早已看穿,所以在林风说出那些所谓的道理的时候,孙不二才会果断答应下来。

边军悄悄往后退,晋王的人马都在前面,孙不二留下前军,偷偷将旗帜全部交给前军掌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迷惑晋王。

除非亲自入大营查看,否则根本发现不了边军的变化。

一夜无话,边军精锐系数退走,李基见到孙不二,兄弟情深,“李基就知道,将军一定不会做出这种事。”

“惭愧,若非林大人骂醒我,险些犯了大错。”孙不二说完低下头。

“大丈夫能屈能伸,孙将军乃大义之人,林风佩服,火铳营交与将军,林风立刻带人回京城。”

“林大人尽管放心,有孙不二在,那些人休想踏入我大明境内半步。”

“诸位将军,后会有期。”

“请。”

两队人马分开,孙不二率领边军精锐阻击进入大明境内的鬼子,同样消除了林风的后顾之忧,说服孙不二意义非凡,不仅消耗掉晋王的战力,同样可以拖住可能影响占据的势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林风绕开大路,专门走小路,走出去两天将晋王的大军甩在后面,前面白茫茫一片,从这里坐船顺水而下,两日就可以抵达京城,走大路需要三天以上。

林风急于回到京城送信,官道上的消息完全被晋王封锁,所以,晋王起兵的消息此时根本没有传到京城。

林风的担心不是没有依据,官道上,手持利刃的黑衣人露出身影,眼神冰冷盯着眼前的官道,但凡有人从这里经过,不论男女,不分身份,尽数击杀。

这完全符合晋王的个性,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丝毫不给人留有任何退路。

大明皇城

朱允炆每天早早起来处理朝政,这一点应该是受到其皇祖父朱元璋的影响,同样心里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做给所有人看,包括已经逝去的皇祖父和父亲,用自己的努力告诉所有人,自己是一个称职的好皇帝。

“皇上,夜深了,歇了吧。”

一名随侍太监隔一会看看外面的时辰,多半是担心皇上的身体,犹豫一下走到近前提醒,朱允炆缓缓放下,那是兵部侍郎齐泰的奏折,上奏要求增加兵部开支,同时更新军队的盔甲和武器。

下面详细列了一条条的详单,下面是军资的预算,不是一个小数目,朱允炆眉头深锁,拿起另外一张奏折,上面是户部送上来的皇库存银。

如果按照齐泰的折子,虽然可以增强守军的战斗力,只是需要花费接近一半的税银,朱元璋执政时,百姓的税很低,商人的税相对较高,朱允炆登基以后减免了商业活动的税收,国库的存银变得越发紧张。

朱允炆拿着两份奏折,思考其中的得失,缓缓将齐泰的折子放到一旁,身边的太监最是清楚皇上的意思,如果不准的会直接丢出去,放在一盘就是延后再办,只有那些加急的折子才会立刻盖上大印然后发给各部去办。

这样的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