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经此一遭事,在谢老鸨和李媚姐各怀鬼胎的鼓噪下,固然姚兴儿恢复了些元气,李环也得了些好处。但让李佑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在虚江县青楼楚馆这个行当里的名声几日内直上云霄,江湖人赠号月下郎君,也叫点梅先生。

本县所有妓家无论认不认字,懂不懂诗词,无不盼望李先生夜宿本家,顺便再来个月下题词,那样自己身价必然要大涨的。这名声和词作甚至传到了苏州府城里,有某名妓声称愿意免费招待李佑三天。要是字再写的好些,只怕就是十天了。

什么叫“典史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这就是了。

本城一干自诩风流的才子们很是不服气李佑的名声,但一来写的词实在比不过李佑也没奈何,跟他比别的更是扯淡,李佑毕竟不是读书人,凭什么要会棋琴书画;二来在市井人民包括妓家的心目中,秀才士子毕竟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但这李佑使人感到亲近多了,代入感强啊,八卦起来也更加热烈,名声自然就更大。

李典史忽然想起一个情况,顿时泪流满面。当初谢老鸨要以每首三两银子买他的词,为了这三两银子的价格,闹的很不愉快,差点差事都丢了。而这李媚姐陪了他一晚上,自己就送了一首词出去,而这李媚姐的一夜行情也只是三两……亏了,亏了,心太软。

古语道,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反过来说,就是塞翁得马,安知非祸?

得意了几天,李佑很快就悔之不及了。人品,总是守恒的。

第十三章 多情典史招人怨

第十三章多情典史招人怨(本章免费)

却说这日,李佑回到住所时,发现家里的小厮义哥在等候,道是父亲喊他回家,书迷们还喜欢看:。李佑没有多想,与小竹说一声,又去衙门告了假,便往西水镇而来。

进了家门,看父亲端坐正堂,脸色冰冷,横眉怒目,哥哥站立一旁噤若寒蝉。

这又是谁惹了父亲?李佑上前磕头拜见,开口准备安慰父亲。

谁知李父见了李佑,怒气更甚,破口大骂道:“你个没长进的畜生,还有脸回家!”

李佑大惊,“儿子犯了何事?”

“你堂堂县衙典史,将清白有用之身,终日眠花宿柳,浪荡无耻,败坏门风!”

李佑无语,当初您老人家当捕头时候,也不是那么清白罢,儿子也是有耳闻的……再说哥哥那客店里还养着几个妓女……装什么清白好人家,平时弄些说辞哄一哄母亲罢了。今天真是反常了,李佑想道,必有妖孽啊。

李父看李佑满不在乎神色,气的说不全囫囵话,指着哥哥李佐道:“你与他分说明白!”

经过哥哥述说,李佑才明白过来。原来父亲这些日子在忙着给他找一桩好婚事,找来找去,选定了本镇一户关姓殷实人家,双方家庭各方面条件勉强般配,正好关家也不希望女儿远嫁他乡。所以倒也一拍即合,眼瞅着快下聘了。

那关家小姐却是个有主见有主意的,要先看看未来夫君什么品貌,遂坐轿去县衙门口观看李佑言行,又打听了几次李佑名声。回家后评价说:“此人轻薄无行,不求上进。虽会写几首好词,徒惹争风卖俏。除此仅会眠花宿柳,投机取巧而已。嫁与此人,终要受苦,女儿是不同意的。”

今日早晨,关家就对李父表示,不往下谈了。

李佑眼前闪过那天小轿内的令他心颤的御姐容颜,训斥他不求上进的美人儿就是关家小姐么?后悔万分,这样的可人儿竟然就错过了!这年头经常是盲婚哑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碰个大美女的概率有多大?以后还有这好运气么……

勉强打起精神,李佑安慰父亲道:“天下好女子多得是,何必为此一家生气,还怕儿子找不到好娘子么。”

哥哥李佐想起什么,补充道:“那关家虽不是万贯家财,但家中也有良田五十亩、合伙店铺三间的,价值约三千两。听说都是她家独生小姐总掌账目,足不出门却能井井有条。”

彻底呆滞,李佑都不为自己辩解了。有钱、美丽、能干、贤良的妻子,在他名声横扫全县青楼的几日内错过了……其实他就在李媚姐家睡了一晚上啊!为何众人都认为他天天睡花街、宿柳巷……

惜哉、惜哉,李佑郁郁。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回到县衙李佑便被陈知县叫过去狠狠训斥一顿。

原来他被严秀才上书告了。没错,就是那个老婆的身段被李佑里里外外看了个遍、又与与李佑在公堂上当众搂抱打滚的本县著名生员严秀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