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沟模�橙苏庋�坪趿檠榱耍�K淙焕钣硬蝗贤���缁嵝睦砭褪侨绱恕�

要说有五品同知这样貌似高官的来了,李佑也不上去奉承奉承?别开玩笑了,要不要奉承,很多时候不见得看品级的。从古到今,官场里的大小岂是这么简单明了的?除了品级,天下的官还有清流、浊流的区分,还有正印、佐贰、武职、杂职的区分,还有官员本人声望和实权的区分,还有他父亲叔叔舅舅岳父的官大不大的区分,等等等等,只看品级认人那就要闹大笑话。

以上都是黄师爷有天好心教导李大人(当时是李典史)时候讲的。

就说这王老爷,或者是王老爷爷,瞧着奔六十了还当人称摇头老爷的佐贰官,即便是五品又怎样,一看就不是陈知县这样的清流进士出身,而且必定没有背景。李佑估计他是熬到这个岁数还死皮赖脸不退休,才能靠雄厚年资得了个同知衔头过过瘾,对李佑毫无影响力,有必要去巴结么?没见陈知县都不屑于来码头迎接,和上次卢尚书驾到时的出城十里跪迎简直天渊之别。

也许同样出身同样遭遇的周县丞和这位王老爷爷很有共同语言,可以好好交流坐冷板凳的经验,李佑心里嘲笑道。这一刻在他身上,笑傲权贵的风流名士意识附体了,忘了自己本尊才是个待任命的九品武职,从流品看远不如被嘲笑对象呢。

人性总是件很奥妙的事情。面对百姓,他是九品官员;面对比陈知县差的“权贵”,他是傲骨嶙峋的风流名士;面对惹不起的……再说罢。李佑最近这些心态转换的愈发自如了,演技大有长进,尤其是在摆脱了胥吏这种卑贱身份的困扰后。或许从世俗功利的角度看这是一件好事……

最后下来位华丽的摇扇文士,本船主人出场了。李佑这才迎上去见礼道:“多日不见大官人了,上次承蒙帮着出集子,还未谢过。”

这的确是赵良礼赵大官人,他见了李佑双眉一紧,刷的合起扇面指着李佑痛心疾首道:“你怎的如此自甘堕落!”

李佑想道,我就知道总要有人这么说的。

第七十六章 锦绣胸怀报国恩

第七十六章锦绣胸怀报国恩

只有那些不知民生疾苦的士大夫才会有这种责问,又是何不食肉糜之问啊,书迷们还喜欢看:。一个衙役出身的费劲找个官当容易么?李佑先装了糊涂道:“赵大官人此话从何说起?”

赵良礼便道:“原以为你也是隐没于市井的不俗之人,奈于出身屈居文吏下僚,便好心为你扬名。转眼之间,便听了一出贪求区区九品巡检便娶了有疾女子的消息,却和卖身求荣有何异哉?深负我望!”

再不卖身就要杀头抄家了!要不就得去工地免费做苦力!李佑作色怒道:“赵大官人说的这是什么话!在下岂愿终日蝇营狗苟的度过此生,有这机会自然是效仿班定远投笔从戎,将胸中才学报效国家!”

看着眼前年轻人慷慨激昂的热血模样,仿佛看到了当年他自己当年的影子,赵良礼无奈以手抚额。心里叹道,是我疏忽了,这李先生毕竟才十七八岁,正是年轻意气的冲动年纪啊。

便劝道:“少年人读了几本书却不晓世事,想你家中也没有人懂得这些门道,这巡检和汉唐武职高品岂能混为一谈?以你出身科举无望,还不如学我悠游山水,诗歌传道,尚可成为大家名士,亦能留名后世,方才不负生平啊。”

我家里人就是太懂做官好处了,你这生来享有尊荣的贵人是不能理解的……李佑便发挥特长,双目有神的板正脸皮,慨然一字一句的以诗歌对曰:“锦绣胸怀报国恩,小胥秃笔史难寻。他年若有功成日,再叩空山夜雨门。”

赵良礼反而乐了,一个领群杂役的小巡检还挺拿腔作样的把自己当回事,太年轻了!嘲弄说:“一辈子当个小军就能报效国家了?原先还是个小吏,算半个文人,现在可直接当一辈子兵头了。”

看着气氛缓和下来,李佑便拉着赵良礼到个偏僻地方,法不传六耳的悄悄道:“这个,若有升迁机遇,还请大官人帮忙想想办法,在下肝脑涂地。”

赵良礼像是听到笑话般哈哈道:“笑杀我也!这巡检就算你岳父不收回去,也就是终生不动的命,近几十年没听说哪个巡检能升职的。乡军正职里,县里巡检上面就只有六品的府城守备,直接从九品到六品,国朝制度上哪有升迁途径?你难道想去守备下面当个七品把总之类的军头?那就彻底成了武人了,连武职都称不上,还不如作巡检哪。除此之外,别告诉我你要出外投到募军里搏命去。”

“大官人且看着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