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 (第1/4页)

那边六个监生固然无足轻重,这边一个破推官好像也没多少分量,彼此彼此,大家互相拿棋子试探好了。不过李佑这小棋子不惹点事,怎么叫别人注意他?

将这几层意思想的清清楚楚后,李佑仿佛立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感到自己修为又涨了…自从到了京师,短短几日内李大人的修为突飞猛进,这真龙所在的洞天福地真是锻炼人哪。

其实赵大中丞还有一层意思,通过此举测一测李佑的根骨和悟性。

不过即便空前的清明灵透,李佑也改不了现今骑虎难下的处境。这半天只闹出一个小小兵马司副指挥,还不够格。连那祭酒和司业都不出面,任由他在这里胡闹。从这点看来真如所猜想的,必有阴私事。

尤其是李司业,李佑一直怀疑李司业身上有猫腻,书迷们还喜欢看:。如果说费祭酒翰林清流出身,不爱管俗务,那李司业总该来现场了。但他却迟迟不到,坐视不理了。

兵马司八成也是李司业偷偷找人叫来的罢,一件监内可以解决的事情,偏偏要闹大…

李司业很清楚的知道他是苏州府推官,由吏部尚书推荐坐监读书,还在背后苟苟且且的…真是个令人讨厌的苍蝇,心情很坏的李佑暗骂道。

见李大人不挪动脚步,何大用又指着被绑在一边的监生劝道:“大人何必为了区区一书生陷自己于险地,先放了他,忍辱负重给监生们陪个不是,出得太学再秋后算账如何?”

张三也劝道:“兵马司老爷说的也有道理…”

放他?李佑咬牙切齿道:“不能放!必须带走。”这人是他打破局面的突破口,说什么也不能放。

正当此时,传进几声锣响,又来了一伙人。

何副指挥转头看去,大喜道:“察院老爷来了!”

他口中所谓察院老爷,乃巡城御史也,五城巡城御史的公署自然就是五城察院。自从锦衣卫势力消退,京城街面管理便由巡城御史和五城兵马司共同担责。

兵马司指挥是六品,副指挥是七品,巡城御史是七品。但武职兵马司在话语权超强的御史老爷前只能是跑腿的…权贵可能会顾虑御史言官,却不会将兵马司放眼里。

终于出现了有点分量的人,李佑上前见礼。何大用也上前禀报说:“这位大人是苏州府推官,不知为何被指认假冒御史,其中也许有误会…”

北巡城御史姓陶,三十岁年纪,盯了几眼李佑后对四周道:“有本官在此做主,诸贤生不必愤激,书迷们还喜欢看:。太学祭酒何在?太学司业何在?”

场内无人应答。陶御史又问两声,还是无人应答,便对李佑道:“请随本官回署。”

这时候李司业匆匆赶到,对陶御史笑道:“本官来迟了。”都惊动了御史,国子监两个主要官员还不出来一个,那就等着被弹劾罢。

虽然品级低于对方,陶御史却毫不客气道:“数百监生在此围聚多时,虽事出有因,但尔等学官迟迟不到,未免怠职太甚。”

李司业神色为难,看看左右人太多,便道:“另有内情,借一步说话。”

“事无不可对人言!李学官就在这里说!”陶御史拒绝了延请。

李司业咳嗽一声便要开口,在几百双耳朵里,他想“好心”的强调一下李佑的“后台”许尚书。虽然这招有点伤人伤己。

李佑冷眼旁观,虽然不知道李司业要说什么,但他下意识断定,决定不能让他开口,说不定这个场合正是他蓄谋已久的。当即抢在前头道:“陶大人!本官正有要情上述!李司业有嫌疑,还请去一旁避嫌!”

这话说出口,李佑算是彻底和司业大人撕破脸了,再无虚以委蛇之意。李司业也明白了,李佑显然怀疑到自己什么。

陶御史心里衡量,发生在他辖区内的假冒御史是重点案子,审清楚这个李推官才是今日主要目的,只要他肯去一趟衙门都好说,至于李司业是无所谓的。想定了就开口道:“那就一并回察院官署说。”

李佑拱手道:“愿随君往。”

张三和韩宗便拉起被捆绑的监生要带走,不知何时那监生嘴里被塞了几块破布,难怪清净了半天没做声。

登时又引起围观监生哗然,气氛重新紧张。

李司业急道:“监生身份不同,朝廷特设绳愆厅惩治,不知他犯了何等过错?李大人擅自抓捕该当何罪!”

看来你很着急?李佑没理睬李司业,用手扯着官袍裂缝对陶御史道:“此监生辱骂殴打本官,此为证据,定要送他见官受惩!另外本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