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 (第1/4页)

…即便李佑这个真主角至今还是自愧不如。

对老上司的往事李佑当然隐约听说过。进士好的出路当然是入翰林,其次是六部科道,陈大人这个第五名进士不入翰林不留京师却跑到地方当知县,确实堪称不走寻常路。“似乎当年他为人过于低调,所以别人不晓得他与许尚书关系,馆选庶吉士时被人顶替掉了,所以他便负气出京当了知县。”

卢尚书反问道:“以吏部尚书的权位,难道不能将本该名正言顺的陈英桢补入翰林么?世人皆以京官为贵,但为何许大人还要将陈英桢放到远离京师的江南?”

李佑还是不明白老尚书说起陈巡道作甚。

“这一两年,必然是朝廷多事之年,许大人使陈英桢远离京师保身避事而已。真正的宦海风bo,你又见过几许?知道什么厉害?连许大人都不想将爱徒放于京师,你这误打误撞一头扎进来的人还敢不低调隐忍当出头椽?如果老夫没记错,你到京师的本意是来坐监的罢。”

虽然卢尚书说的比较隐晦,但李佑要连这其中的警告意思都听不出来,那就真白白在官场厮un将近两年了…

已经位极人臣的许天官还能有什么图谋?难道想直接入当第一大学士?想想也不是没可能,如今内里两个排序靠前的人选是袁老与彭老,以李佑眼光看都不咋地,很没有首辅的气质,其他书友正常看:。

而在外朝文官中,许天官声望不低,呼声高。如果借着明年京察大计,许尚书联合赵总宪不惜代价的对京师官场进行一轮排除异己的清洗后,再倚仗外朝推选直接入跃居首位,成为未来首辅备选的成功概率不小。

总而言之,今天老大人讲话jin神不外乎是:许天官所谋甚大,伴随的风险也大,连带到你身上的亦不小。先前算你这杂流厉害,借天官的势蹦跶到一个前无古人的地位。但也该到此为止了,以你的出身和年纪限制,今后即使蹦跶的再凶,还能超过现在的地位么?

在这个大势下,每一个理xin的人都应该明白,只带来风险却没有收益的事情当然不要做。

如同拨云见日的李佑不得不服气,自己的心中格局确实差了点,咱也要学着做一个有大格局的人。

整整一下午,李中书坐在内里思索自己的道路。从自己这个角度看,开拓进取阶段的确应当结束掉,借势几乎借到了顶,没有什么可进取的了,下面该以守成为主…要低调,要低调啊。

等傍晚李佑回到住所时,却见守én的韩宗拿出帖禀报道:“归德驸马爷请老爷过府喝酒。”

李佑耳中便自动将“驸马爷”三个字替换为“长公主”,在屋里暖了暖身,又出én朝城东而行。

归德千岁传召他的原因,李佑不用想都知道,肯定与盐事有关,今天他可是刚献上了盐法三条。

到了驸马府里,天已经黑下来。李佑友善的对外间林驸马和王彦nv点点头,便熟én熟路的步入里间暖候驾。

但今天比较奇怪,归德千岁居然已经先到了。她身着翠绿暗纹褙便服,正在里面翻书,看的很入神。

“叫殿下久候,罪过罪过,书迷们还喜欢看:。”李佑拱手见礼道。

“不妨,我正好也在这里静静看书。”

李佑随便坐下,信口问道:“看的什么?”

“武宗实录简编。正看到一代权阉刘瑾在正德初年时,为博得能任事的名声,特意献上盐法四条。果然如同你所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千岁殿下一本正经的说。

……

对方太尊贵,李佑不敢反un相讥,只能用沉默表示不满。

归德长公主放下书本,又说起正事,“那个姓程的,可否引荐与我?”

“你手里不是有姓程的么?”

“不要装糊涂,你知道我说的是谁。”

李佑腹诽道,即便你贵为长公主,摘桃也不能摘得如此理直气壮罢?

归德千岁略有几分得意的微笑道:“你已经不可能去办理盐事了,与其拿捏着不上不下的,还不如将那姓程的引荐给我。”

亲密接触过这么几次,李佑对长公主某些神情已经相当熟悉了,此时瞥见她un角笑意,心里突然亮了。指着叫道:“原来是你坏吾大事”

今天武英殿里太后将密疏传示大臣,肯定与眼前这个nv人脱不了干系说不定就是她哄太后这样做的

归德长公主对李大人的手指头视若无睹,不承认也不否认,只管点评道:“我在宫中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奇葩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