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 (第1/4页)

闻言众人表情整齐划一的挂上了嘲讽,但还沉默不语。

李大人色厉内荏了!

“与国家有益,与尔等也大有裨益,可谓各有所得!千载难逢,尔等能不动心?”

闻言众人表情微笑起来,但依旧沉默不语。

口舌费尽,李大人无语了。总不能将这些人都抓起来拷打索要钱财。他是大明准正五品官员,不是闯贼流寇。

其实这十五个大盐商特意为了看李大人窘态才过来的,看完了就心满意足的离开县衙。

只是嘴角边那淡淡的嘲讽挥之不去。你李大人也求到了我们吗?钱未必时时可以通神。但遇到能通神时足以要命。平时不烧香,临时拜佛脚,有用么?

同时也要嘲笑金百万老糊涂被坑了。为这事倾尽家财的捐五十万不值得,为了这女婿倾尽家财的捐五十万更不值得。

李大人筹款战役大败之后,盐运司便果断出手了。是个官员都意识得到其中蕴含的机遇,丁运使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能够对比鲜明打击李佑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十一月十七日,两淮盐业的二十多名名领军人物齐齐聚集在盐运司大堂中。这里与昨日江都县衙的冷笑话式场面截然不同,可谓是笑聚一堂,宾主尽欢。

真正对捐输热心的也就是这些大盐商而已,他们出手豪阔动辄数万两,自然可以露脸。其他两三百中小盐商,捐个几百几千两的没什么大用,天子也不可能入眼这千儿八百两银子,所以就不费这力气了。

看着济济满堂,即使生性冷静的丁运使也忍不住得意的想道,那李佑拉拢金百万只能占个首倡者名义而已,他就算倾尽家财,能比得过这二十多家合力么?

朱钦差和李佑关系好又怎样?昨夜听到自己禀报想法后,还不是向自己表达了鼓励和赞赏之意。在天子面前,这次最终还是要靠硬通货说话!

对此局面,想必那唆使鼓动老丈人掏腰包,打算在天子面前博一个大彩头的李大人很不乐意的。但朱钦差筹钱压力大,李佑掌握不了盐商就没有办法,只能干瞪眼!

看热闹的人大都与丁运使的想法差不多,不禁感慨李大人的名望、才华、功勋虽然无往不利,但今次在银子面前都不好使了。

银子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不同凡响的东西,连强横逆天如李大人都要败阵无奈的东西!

唯有一个人却觉得这一幕仿佛似曾相识,那边是县衙的庄师爷。

想当年他还是苏州府里的老吏,时任推官的李佑在闹粮荒时,故意将囤积居奇的各大粮商召集后关起来强行压价,结果被粮商们齐齐摆了一道。

这次,粮商被召集换成了盐商被召集,召集后的结果几乎一样…

不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庄师爷也不知道。

三百八十四章 何员外的诗文盛会?

三百八十四章何员外的诗文盛会?

景和八年的冬至节在十一月二十八日,这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几个节日之一,书迷们还喜欢看:。这天家家户户欢庆节日,扬州人要早晨吃汤圆的。

大户人家常常有另一种过法了。比如七大纲商之一何云梓便广发请帖,定于冬至日大办文宴,为远道而来的钦差朱放鹤庆贺节日,地点定在城西北蜀岗平山堂。

在盐运司的授意下,一时间应者如云,八方呼应。聚会未开便热,声势极大,附近南京、镇江也有不少人渡江而来。有好事者预测,冬至节平山堂之会必将为扬州城近十年来最传奇的人文盛会。

作为扬州城地面的父母官,李大人也收到了一张请帖。便把金百万叫过来:“我们的幽园修禊还大办得起来么?”

金百万无奈道:“由于各种说不尽道不清的缘故,这次风头实在抢不过何家。还是来日方长罢。不过老夫看你与钦差关系非常密切,用不着一定要通过这些来结交罢。”

李大人无奈,又暂时要让那盐运司得意了。本来举办修禊聚会壮声势是他的主意,结果再次被盐运司抢过去反客为主。就好像他首倡捐输,然而却要被盐运司后来居上。

“何兄请了我们几家纲商作陪,老夫还是要去的,但你去不去?若怕没面子,那还是不要去的好。”金百万问道。

李佑拍案道:“同去!为何不去?谁没面子还不见得!今日要与他们算总账!”

金百万摇摇头,就算女婿去了做上一百首好诗,他自己名声涨不了多少,最后还是那组织了盛会的何家沾光。

金百万当然看得出来,何家一方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