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 (第1/4页)

李佑今夜该到三房歇宿。明亮的烛光下,桌上放着几叠账本,李老爷掀帘进了里屋,恰好关绣锈也盘点完毕,坐在绣墩上轻轻地伸了一个懒腰。

“听说你今日都在清点?这是年终的总账?”李佑问道。

关姨娘答道:“是的,每年都有这么一遭,夫君明知故问么。”

李佑拿出一封文书,“家里来了信,母亲想念小孙子。本想过年时可以让你回家,但又想此时天寒,在外奔波容易得病,还是不要动身了。”

“任凭夫君吩咐,明年春暖花开时动身也可。”

起儿子,李佑又问道:“你曾起好了名字?”

关绣锈狡黠的笑了笑,“妾身倒是有一个,李世勋这个名字如何?”

世勋…李佑脸皮抽了抽,这个名字还是留给继承指挥使勋官那个儿子用比较合适罢。他给儿子挣来了一勋一荫两个坑位,别人听了世勋这个名字只怕都会下意识觉得此子要继承勋官。

李老爷只得苦笑道:“换一个,换一个,不如叫世荫,多么吉利。”

关绣锈微微撇了撇嘴,“只是一个名字而已,能算得了什么,夫君当真小气。”

李佑顾左右而言它,扯开话题道:“今年你那店铺赚了多少银子?不如打个赌,你店里赚的银子若没有我赚的各种孝敬常例多,那大郎就老老实实叫李世荫罢。”

“夫君又来假模假样的糊弄,故意找这不公平的比试,纯属欺负人。妾身小本生意哪有你们父母官来钱快,你之前已经入账千两了罢。妾身正经买卖,有入有出,贴补家用而已,怎么与你净赚不赔的大老爷比?”关绣锈泄气道。

瞧着她无可奈何却又不服气的模样,李佑暗暗得意,咱赚的钱还是比你多,这便是硬道理。笑着显摆道:“那可说不定,为夫今年上任初始,又是四月底才到任,所得不多。这几日又得了五百,加起来约莫千五之数,委实不算太多。你那绸缎铺子和盐行有多少?”

关姨娘的脸色在烛光下忽然闪了闪,瞬间宛如春花绽放般的灿烂,直晃得李老爷炫目。又听她一口气干脆利落的说道:“刚刚算过,净利两千一百两!夫君不许图赖!”

什么?竟然比他的灰色收入还多!李佑大惊,“这不可能!往年你也不过七八百的利,今年又只是半年生意,怎么会有两千两!”

关绣锈喜滋滋道:“不到扬州不知道扬州人的钱好赚,从苏州贩绸缎,一两二的本,才运了二百多里水路到扬州就是三四两的卖。而且扬州人酷爱时新,而且追捧苏州货色,卖掉一批,再上一批,只要说前面那批样式过时了,新的这批才是时新货色,登时又卖空了。”

“而且旧的那批已经制成衣裳的,他们时常又拿出来卖掉。妾身在店里开了估衣柜台,专收成衣,收了就使人倒手卖到附近市镇县城,一进一出又是一大笔。”

“有大老爷你的名头,连各种税银都免了,扬州的银子太好赚了,半年就有了过去两年的利。再加上新的盐行生意,净利超两千再容易不过了。”

最后关姨娘总结道:“夫君你堂堂男儿,不会说话不算罢?”

工作太忙无心关注家里生意的李大人愕然无语,怎么会比自己还多?挖的这个坑真不好跳出来哪。

此时,前头传话说店里的掌柜求见关姨娘,李老爷纳闷,这晚上能有什么紧急事务?不过挺感激这掌柜在尴尬时刻打岔,便随着关绣锈一起去了前院见掌柜。

那掌柜行礼后禀报道:“今日傍晚,有自称谢氏的茶行、木行、油铺三家掌柜来店里,说是愿与东家合伙,四六分成,他四我六。小的不敢做主,连忙来请东家示下。”

关绣锈对此莫名其妙,这是上门白送钱么?哪有如此便宜的事?其中莫非有诈?

原来如此,李老爷却心情放松的哈哈大笑,“来得巧!绣姐儿,这也是为夫的入账,细算起来还是为夫多哪,大郎就叫世荫了!”

这必然又是夫君搞的鬼,关绣锈无奈叹气。如果有可能,关姨娘宁愿将这三家合伙全都推出去,为儿子换回一个世勋的名字。想至此,便忍不住在心里暗唾夫君几句“贪官污吏巧取豪夺”。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衙门的惯例是腊月二十二日开始封印放假,其他书友正常看:。但还有个惯例是府县官会面碰头,再共聚一堂举办公宴,庆祝这年终岁尾时刻。

所以在二十二日,同署府事李同知去了府衙,与署理府事罗参政进行会见。双方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了亲切而友好的交谈,就未来扬州府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