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部分 (第1/4页)

主管一府,所以县事暂时由郭县丞做主,而各项善政不会有大变动,无须忧虑。

李太守知遇之恩使得郭县丞热泪盈眶,暗暗立誓必不辜负李太守的信任和重托!

接受了县衙事务,郭县丞便全心全意的投入了工作。众所周知,当前县中头等大事自然是迎驾。

约莫还有半个月天子便要来到,而扬州是天子长时间驻跸之所,所需准备的人力物力浩繁,这一切开销都落在了江都县。

为了此项大事,又已经到了最后关头,郭县丞开始身先士卒的奋力抓差役、拉壮丁、捉纤夫,力求迎驾工作万全齐备,不辜负李太守的委托。

现今正是农忙时节,郭县丞这么搅扰顿时惹得鸡飞狗跳,百姓怨声载道。纷纷骂道:“李青天掌县事时,哪有这些乱象!偏生是姓郭的鸟县尊乱来一气!”

被骂的多了,郭县丞再次热泪盈眶,他好像感悟到了些什么。

难怪生性喜好揽权的李大人这次如此积极主动!不但很大度的将知县印把子交过来,而且还好心的发出全城告示,替他宣扬主掌县衙之事!

要知道,天子驾到时无论谁当知县,都要去抓人来应付各种烦杂的差事。就是李青天还掌管县事,那又能怎样?一样要这么办!

以郭县丞对李大人的了解,说不定李大人会做得更狠。之前确实是李大人掌管县事,而此刻满城皆知,县署大印在他郭县丞手里

所以这骂名全都是他替李太守背了!

晚上,郭县丞郁闷的请庄师爷吃酒,“本官鞍前马后辛辛苦苦,不敢说事情办得好,但向来兢兢业业,不敢有失。如今却被李大人施以巧术,用来背黑锅,这很令我心中委屈啊。”

庄师爷笑道:“别人想替我家东主背黑锅还没这个资格,背完了自然有你的好处,你受些委屈怕的什么,到手的实利才是真的。走下属的,哪有不为上司背黑锅的道理。”

如此郭县丞心情稍畅,只好心甘情愿了。

这段时间,还有人觉得独霸扬州的李大人窝在县衙里太委屈尊驾了,与身份远远不相称,便拍马劝他移居到府衙或者运司衙署去。

而李大人斜睨对方道:“你打算将本官放在火上烤吗?”(未完待续)

今晚这章推迟到明天

现在写到皇帝南巡了,很多情节需要仔细梳理

白天工作没时间,只好今晚再构思一下,同时查查资料,

所以今晚的章节推迟到明天上午,请大家谅解。

欲速则不达,一旦理清了思路,码字更新就很快的!未来两更不是梦!(未完待续)

四百二十九章 迎驾

景和九年这次天子南巡,打出的旗号是“谒祖陵、巡河工、观民风”,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天子亲政之前的一次造势。

所以在这次南巡,秉政的慈圣皇太后没有同行,只是派了女儿归德长公主和弟弟随驾,代替她去苏州探亲。

四月二十日,坐镇扬州的李佑得到消息,御驾已经抵达淮安府。天子将在淮安府察看位于黄、淮、运交叉处的清口塘坝,随后从淮安府出发前往泗州祖陵,谒陵后返回淮安府继续沿运河南下。

同日,向导官抵达扬州城,勘查行宫、道路,并教导地方接驾礼制。

按向导官的教谕,迎驾资格也是根据品级各有不同。三品以上官员,可至府界或者省界迎驾,以示殊遇;三品以下官员和百姓则只许到县界迎驾。

扬州作为南巡五个重点地方之一,理当有人远迎。李大人怀着满腔窃喜,故作无奈道:“我扬州近期屡有事端,邑中无三品之上大员,奈何奈何。”

向导官瞥了李佑几眼,“李太守也是做过侍从之官的,与天子有君臣之旧,应当可以特例。那便辛劳一趟,去宝应县迎驾。”

李大人叹气道:“为免我扬州失礼,本官只好谮越了。”

随即,李佑连夜向宝应县出发。这宝应县与淮安府相接,乃是扬州府最北端的一个县,去府界接驾必须到宝应县。

路过高邮州时,还捎带上了一位致仕老臣魏大人。这位老人家以三品侍郎致仕,自然有资格去府界迎驾。

数日后,李佑与魏侍郎抵达宝应县,知县迎候并安排歇宿不提。

却说在夜半时分,李佑半睡半醒的忽然听到有军卒来急报——御舟将至!

他急急忙忙的将朝服穿戴整齐。与老侍郎和宝应知县、县丞、主簿等一干非闲杂人等出了县城北关。沿河上了候驾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