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部分 (第1/4页)

至于风评方面,人们对热点的关注总是健忘的,熬过这个舆论风头,李大人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李佑若抗旨不尊,大概将被天子断定为爱惜羽毛胜过忠君之心,迂腐而难以使用,以后对他的疏远是免不了的李佑政绩方面表现得再好也弥补不了损失,因为不能成为天子心目中的自己人

但天子的考验不仅仅只有上述可能还存在有另一种可能性天子的目的也许是试探李佑此人的政治品格,希望看到的是正直可靠、能够托付国事的大臣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若李佑明知行事不正确也要昧着良心为天子献上美人,岂不就要被当成无节操献媚的佞臣小人?

相反,如果李佑抗旨,反而要被天子认为是有节义有骨气今后可以重点培养

所以说,正确答案是哪一种,全看天子的考验出自公心还是私心或者说要看天子是一个明君圣主型的皇帝,还是享受型的,否则同一种做法的结局只能是南辕北辙

除了“考验说”之外,也有人认为,天子这分明就是要教训李佑

昨日李佑展示出的政绩太完美,完美的无懈可击,而且风头太盛,明目张胆的将天子身边近臣都压制了下去,完全不遵循过犹不及、亢龙有悔的道理

这看在天子眼中,八成就显得得意忘形近臣怎么说也是天子挑出的自己人,打狗也要看主人李佑对天子近臣的肆无忌惮,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尊天子

也许是天子为了显示自己的皇威,也许是天子为了让李佑真正成器,所以想要敲打他于是下了这么一道令人左右两难的圣旨,无论李佑如何去做,都铁定要触霉头

支持“教训说”的最大依据,便是昨日事毕后,李佑在治理功绩卓越的情况下,没有得到任何嘉勉,这就不同寻常了肯定是天子打算先教训过李佑,给了他足够警示,并观察后效再定夺奖赏之事

国朝人际关系学问博大精深,尤其在宫廷之间,是这门学问最高深的地方有句话道,人际关系无关生死,但人际关系高于生死

就在这方圆百余丈的小小行宫里,除了“考验说”和“教训说”两种主流意见之外,针对此事居然还有第三种学说,那就是“小人说”

这个学说相对简单,一言蔽之,就是李佑年轻气盛犯了天子身边小人,不知被谁被进了谗言,所以遭到打击报复出了这么一道圣旨,明摆着就是要羞辱李佑

这个“小人说”的矛头直指李登高李编修和段知恩段公公,传的亦是有鼻子有眼,宛如真相般呼之欲出传到李编修耳朵里时,躺着也中箭的他再次险些被气炸,连续写了十几幅书法,这才强行按捺住

但无论哪种学说,有个共同点,均认为必定是李佑昨日表现的过于刺目,所以引发连锁反应,才招来了事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不过当行宫里众人议论到**,才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之所以对这件事的看法有分歧,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居然没有摸透天子的本心只能在猜测的基础上分析,难怪生出如此之多分歧

温和,绵软这些性格特征都是最外层的东西,天子内心的取向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他是要当开拓进取的一代雄主,还是打算纵情享乐混日子?他欣赏谄媚听话的幸臣,还是正直守节的臣子?

众人发现自己所看到的天子,多的像是一个在规则框架下自动运行的木偶,一举一动都可以用规则解释,但也仅仅是在他们眼中像,而不可能真是木偶,天子至今尚未将自己的特性明显发挥出来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李佑被下旨进献扬州瘦马这件事成了一块试金石,可以试出天子的品质究竟是什么样子想到这里,众人对此事的关注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未完待续)

泡书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四百四十二章 清君侧(求月票!)

四百四十二章清君侧(求月票!)

在行宫麦田边上,景和天子悠然自得的吃着他在扬州的第二顿早膳。从另一端,归德长公主在内监宫婢的簇拥下,朝着天子所在而来。

外围的护驾侍卫正欲按着礼制拦住长公主,便听见千岁殿下叱道:“大胆!与本宫闪开!”

领班侍卫偷觑千岁脸色,却见她面如寒霜,心中一冷,便让开了去路。归德千岁吩咐随从们原地等候,她独自走到景和天子身前,微微屈膝为礼。

虽然景和天子大婚之后,萧皇后成为名义上的六宫之主,而归德长公主则彻底移出皇宫,从宫廷大管家变成了外臣。但是千岁殿下积威犹在,景和天子见了长姐脸色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