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部分 (第1/4页)

不怪他们忘形,司礼监与别的宫中衙门不同,没有文化绝对做不来,否则只有被大臣们戏耍的份。没文化、看不懂奏本的太监进了司礼监能干什么?所以必须要用有学识的。

大约只有天启朝的魏忠贤,可以以目不识丁之身闯入司礼监,成为一代传奇人物。但就是这位权势赫赫的九千岁,在司礼监也只能当秉笔太监,首席掌印太监轮不到他做。手下奏政事时,他只能装哑巴。九千岁的权力和凶名,更多的来自于提督东厂,而不是司礼监。

如今宫中人才不多,每个有知识有理想的太监都有很大可能被重用选入司礼监!

经过三个月的酝酿和明暗争夺,最后太后身边的大公公麦承恩拔得头筹,成为宫中内监之首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长公主所用的吴广恩、天子大伴段知恩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这个三巨头组合,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实际上让外界猜测不停的是。这三个太监中谁将是那个顶点。如今答案算是揭晓了,麦承恩笑到了最后。

此外宫中又选用了六个随堂太监。李佑在这份名单中,发现了王启年的名字…不禁唏嘘不已,没想到此人最终还是走出了这步。

不过李佑看得出,当年司礼监的赫赫威风权势,是建立在太监势力全面扩张的基础上的。批红之外,能够提督京营,能够提督东厂,能够调派全国镇守太监,这样的司礼监才是能与外朝对抗不落下风的那个司礼监。

如今这个新司礼监,比当年其实是个缩水版的,大概太后也知道这点先天不足,所以才想要通过抬举勋戚来弥补。

太后的动作,远远没有结束,而且终于与李佑扯上了关系。

在八月初七,太后下诏,初九这日在武英殿会推正五品检校右佥都御史、提督五城兵马指挥司人选。下诏当日,吏部小吏便将进宫临时木牌和相关诏令抄本送到李佑手中。

李大人看了看诏书,暗叹一声,该来的终于来了。

归德长公主又一次召见李佑,隔着屏风问道:“我再问你,你可以主动辞去么?如果给你其它补偿。”

李大人反问道:“你怎的又来询问?或者是另有人让你问的?”

“这你不必管了。我打算仿古新建一个衙门,也就是少府。此乃天子私衙,品级定为三品衙门,专管皇家产业收入,下有皇盐、织造、皇店、皇庄四司。”归德长公主勾引道:“若你有意,可以由你出任正四品少府少卿,助我一臂之力如何?”

李佑闻言暗道,这千岁殿下还算聪明,知道退出宫后只凭借旧人情,权势不能长久。所以特意在宫中与朝廷之间创出了这个地位类似于光禄寺、尚宝司的新衙门,又将很多宫中内监事务划归过来,借着实体继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他又若有所思,“莫非吴广恩没有当上掌印太监,与此有关系?太后准了你设少府,你让出了掌印太监?”

归德千岁避而不答,只问道:“你肯不肯来?”

正四品的筹码啊…李佑哂笑道:“总要上殿去试试的,如果不能如愿,殿下再收留我也不迟!”

归德长公主万般无奈,“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在母后那里,我本想以掌印太监换得让你遂愿,但母后坚决不允。我只好退而求其次,换了一个少府。我现在便可以断定,你输定了,还是老老实实的准备来给我当少府少卿罢。”

四百五十八章 廷推惊变(求月票)

其实无论在许次辅面前,还是在归德千岁面前,李大人做出孜孜以求,不成功便成仁的模样,一半原因是为了准确无误的表达自己心意,避免靠山们产生误判,从而尽可能的为自己寻求助力。

另一半原因是为了装悲壮,博同情,如果出现事不可为而需要退路时,作为哀兵总能多得一点好处。

求别人帮忙,如果表现出连自己都不看重的样子,那别人只道你的心态是可有可无,更不会替你用心,所以李佑必须表现出势在必得的模样。

李佑扪心自问,这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挣扎,而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目标,算是脱离了低级趣味,走向高级趣味吗?亦或是由休闲玩家变成了重度沉迷玩家?

不得不说,李大人这个主意还是挺有效的,至少归德长公主已经心有愧疚的主动开出了少府少卿这个厚道价码,让立下汗马功劳的李佑心里对她的埋怨一扫而空。

但归德长公主真正担忧之处不在于李佑的官职。母后这次的态度异常坚定,她是知道的,李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个性,她也是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