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部分 (第1/4页)

他帮忙游说,如今可谓是梦想成真

但在这梦想成真的背后,则值得玩味了荀尚书出自文渊阁大学士杨阁老门下,这次天子让荀尚书升迁,背后肯定有利益交换如此只怕杨阁老也不便再出面反对天子了

另一个冯前抚台虽然没当上兵部尚书,但能当刑部尚书,也算晋身外朝七卿,估计也是天子布的局

李佑闭目养神,在脑中将内廷六大学士和外朝七卿想了一遍发现不知不觉间强势不知多少年的彭阁老在高层中,如今似乎成了四面楚歌之人

如果天子找借口将彭阁老致仕然后用白侍郎入阁替补,那么其余大佬的立场如何?

徐首辅因为被两淮盐引案牵制,又因为与彭阁老决裂反目,不会反对;

文华殿大学士袁阁老本身就是老牌帝党,与彭阁老有过宿怨,何况干掉彭阁老后他就可以接任次辅,是乐见其成

武英殿大学士卢阁老心里不同意的,想留住彭阁老,但没有死保彭阁老的借口

文渊阁大学士杨阁老在自己门生迁为兵部尚书后,最少也是个中立,不会公开反对

东阁大学士依附于袁阁老,当然也不会反对

至于外朝大佬中,吏部赵天官与李佑一样,是想留住彭阁老的,户部晏尚书、礼部海尚书是彭阁老党羽除此之外,只怕没有人支持彭阁老

综合盘点起来,在朝廷高层中,想保住彭阁老的,只有一个大学士和三个尚书;支持让彭阁老倒台的,却是四个大学士,三个尚书,一个左都御史,以及分量最重的天子

这势力对比十分鲜明,越是高的层面里,对彭阁老越是不利在一年多前,任是谁很也难想象,在内阁十分强势的彭阁老会落到如此地步,真是一言难尽彭阁老也只能感慨,一见李佑误余生

这围攻彭阁老的布局也颇为高明,借着李佑与彭阁老相斗的由头,一步一步将曾经势位赫赫的彭阁老逼到了这个窘迫境地,手法十分老练

但李大人晓得,天子尚显稚嫩,哪有如此老道,必然是背后有人指点别人大都还在猜测此人到底是谁,但李佑却根据与朱部郎喝酒时得到的内幕,很明白此人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段知恩

李佑与段知恩在南巡时见过,但没有什么往来,也不很熟悉在心里将这个名字念了几遍,目光又落到了邸报中白侍郎的名字上,李大人隐隐感到,段知恩有可能与白侍郎是互为援手的

李佑的怀疑不是没有先例,白云生是天子身边多年的授业老师,段知恩则是天子大伴,两人之间必然熟悉这次如果真是段知恩鼓动天子布局,最大受益者则是白侍郎,能不让李佑怀疑他们之间的关系么?

翻开史书,国朝翰林通过交结天子身边内宦来入阁的事情屡见不鲜,不是什么稀罕事,那些在宫廷内书房教过书的翰林入阁比例很高,原因就在于此白侍郎与段公公不过是又一起翻版而已

稳定压倒一切,但凡想改变现有秩序的,都是敌人未完待续)

五百三十三章 很不习惯这样被动

快到年底的时间是朝廷最闲的时候,闲得无聊时就要有点事情,譬如在冬至大朝后,弹劾彭阁老的奏本骤然增多具体罪状集中在两条,一是指使奸商构陷大臣,指的吕家状告李佑的事情,二是包庇户部玩忽职守,酿成两淮盐案

看似并不算太大的事情,但在朝廷中,一件事情总是可大可小的,顺了势就能大事化小,逆了势就只能小事化大了

八方风雪,铺天盖地,对于弹劾彭阁老的奏疏,天子没有为了息事宁人留中不发,也没有为了维护宰辅尊严驳斥回去而是一本又一本按照平常奏疏流程下发到内阁,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这个态度无异于告诉彭阁老,你已经不受欢迎了不过彭阁老心理素质不错,还能死撑不去

朝廷上下便纷纷猜测,大势已去、四望皆敌、空前孤立、又不为天子所喜的彭阁老只怕熬不过这个冬天了,若能体面一些就是致仕乞休

也有人戏言,除非彭阁老具有像李佑一般的神通,才能以奇诡偏锋破开困局可惜,连李佑都是他的死对头,别说如今李大人连朝堂都进不来,纵然技痒也是有心无力了

世态炎凉对比是鲜明的,和彭阁老的冷境不同,另一边的白侍郎变得炙手可热,仿佛陈代谢迫在眉睫

人人皆知,白大人就是将要替补彭阁老入阁的人物而且关键是此人甚得天子信任,是天子亲政后第一个重用的大臣估计将来当个首辅问题不大

这便是所谓的从龙之臣从龙之臣获得高升也是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