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部分 (第1/4页)

李佑一本正经的答道:“虽然无官一身轻,但也要别求生计。本官…在下计划先去经营生意,将京城银号开张起来。等过几个月这边步入正轨后,便举家南下回苏州府去,然后在那边开分号,如此便形成京城、扬州、苏州三地联号。此后便安守家业养儿育女,做富家翁逍遥度过余生,顺便为我大明的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归德千岁听到情夫的“人生规划”,忍不住“扑哧”的笑出声来,“真真是满口胡言!我不信你这官迷舍得抛弃官身去当富家翁,你怎么不提将三品世职和金书铁券还给我朱家?不然这算什么富家翁?”

“怎奈朝中无人宦海险恶,不好做官。”

“说来说起,你还是埋怨我不肯助你么?我可是照着你的话做的,你又不满意了。”

李佑没听懂,抬起眼皮问道:“我说过什么?”

归德长公主很无辜道:“前阵子,你劝我今后多为自己着想,我这不就听了你的话?因而今次就为自己着想了,小小自私了一次,结果又招了你抱怨。你们男人心思真是善变。”

你才心思善变!被倒打一耙的李佑气得牙痒痒,但仔细想过,发现情妇这话有点道理。

随着天子亲政,围绕天子的内宫、内廷、外朝的各种架构便也逐渐成型,摆脱了太后秉政时期的非常规状态。

但在常规的传统模式里,没有公主插手的地方,现在长公主也就凭着过去十年积攒的个人威望发挥一些影响力,但积蓄总有花光的一天。她新创少府,也算是一种未雨绸缪、另辟蹊径的做法。

如果内外有序。各行其是,或者一方独大超级稳定,那她这个长公主就只能远远地看热闹,没什么借口。可内外纷争、僵持不下,情况便不一样了,她便有机会浑水摸鱼。

因为放眼整个京城,只有她具备同时插手外朝和内宫、并对天子直接施加影响的能力,还有皇族成员这个天然身份。运作好了。自然可以充当不可缺少的调节器作用,并从中攫取自己的权力。

难怪她心情这么好,现在这种状况,只怕天子也头大,没准还得请她出马摆平事情。

想至此,李佑做出嗤之以鼻样子,讽刺道:“你的想法很好。但你有那个本事么,小心玩火**!而且还得看对方是什么人。以我看来。那段知恩深得天子信任,意欲在宫中扩权,对你早就不友好了。你故意放纵他到现在,羽翼渐成尾大不掉,到如今能将他怎么办?”

归德千岁不屑一顾的轻蔑道:“此乃土鸡瓦犬、冢中枯骨尔!也就你们才将他当个人物。”

……

李佑无语,如果诅咒就能将段知恩灭杀,他早死了一万遍了。眼前这女人。最近真是越来越不靠谱了,都到了这个地步。还如此麻痹大意,简直不知死活。她真以为大明公主没有送到凤阳囚禁在高墙里的么?

李佑决定挑明了说。免得害人害己,这次的教训难道不够深刻么?他语气严肃地质疑道:“你再这样没个正经,以后是否还要与你合作,我心里须得仔细掂量了。”

情夫那复杂目光里的含意,归德长公主怎能不清楚?她今天鸾驾主动到此,也是为了解开心结,毕竟还是要做长远的露水夫妻。

不过千岁殿下没有多说什么,从胸前内袄里小心翼翼的摸出一卷黄绫,放置在桌案上,又轻轻地将这卷黄绫展开平铺,露出一小段。

这种东西李佑见过不少,当即认出是一封诏书。瞧长公主那视若珍宝的模样,李佑心里猜道,难道这就是那传说中的先皇遗诏?

众所周知,先皇驾崩前很是做了一番身后事的安排。据李佑耳闻的情况是,因太子(现景和天子)年幼,所以先皇首先下诏由钱皇后(现太后)垂帘听政,并指定了张若愚(现已死)、彭春时(现为占坑次辅)、袁立德(万年不变)等大学士为辅政大臣。

最后先皇当着钱皇后、太子、大学士的面,口谕由归德公主(现加了个长字)在天子大婚前负责打理内宫事务、管教内监宫女,驻端本宫昭凤殿,并赐予归德公主密诏一封作为凭证。

这是很有历史意义的东西啊,也是长公主行事最大的法理依据。没等千岁殿下说什么,李佑便主动凑上前去,贴近了黄绫凝目细看。

一股特有的清香沁入鼻中,不由自主的想起它方才藏身之处,李佑心神荡了一下,又连忙收起,正事要紧。

露出的这段中,前面倒没什么,无非是一些授权和勉励的套话,但是最后却有几句不同寻常——

“太子亲政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