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部分 (第1/4页)

小�

还是赞同石祭酒的人多,最后徐首辅一锤定音道:“照原议上奏。”

李佑脸色绷的很紧。又一次拱手为礼道:“下官检校右佥都御使、提督国子监学政李佑,再请首揆老大人及座中诸公三思!”

这口气隐隐含有威胁之意,使得徐首辅十分不悦。呵斥道:“朝廷自有度量权衡,李大人不必再多言!”

李佑收起礼节,淡淡道;“诸公今日有所惠,下官感恩戴德,日后还要拜过诸君之赐。”随即他转身朝门外行去,走到门口时突然暴起,狠狠一脚蹬向门扇。

这朝房平时只是让大臣早朝前歇脚所用。门禁并不严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摆设。经李大人奋力一踢,整片门扇登时飞到一丈外,轰然落在了午门外当值巡回的宿卫官军身旁,将几位军士吓了一跳。

随后他们又看到一位怒气几乎肉眼可见的年轻大人从东朝房门里现身。向端门方向走去,却没敢上前阻拦。

他们眼又不瞎,能入东朝房廷议的官员,肯定不是凡流,瞧着又正在火头上,还是不要招惹为好。反正还有别人在场,找别人问出此人姓名后上报就可以了,既然是有身份的官员,那跑不掉的。

毁损宫中器用。也是一项小小的罪名,不过几十年来没人犯过,今天却公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了一起。

罪名虽小,却挺惹眼,叫不明真相的外人议论纷纷。看来在东朝房里,李佑定然被众大佬们联手欺辱了。不知他受了多大的刺激才导致如此失态,想必是惨无人道的罢。坏了朝房门扇,这下少不得又要罚俸以示惩戒了。

话说李佑一怒而去,出了皇城,长随韩宗迎上来问道:“老爷哪里去?”

“既然彼辈不仁,那便休怪我不义!去西天请如来佛祖!”李大人愤愤道。

在他之前设想中,最担心的事情只有一点,那就是在报上议论朝政很可能要引起朝廷或大或小的不满,这中间平衡点不好拿捏。为此他心思都在这方面,但没料到自己手里的桃子直接被摘走。

报纸干脆不办还好,他也就不想了,反正作为提倡者但总会留名的。但现在的情况是,朝廷同意报纸开办了,但主事者却不是他。这就不能忍了,简直就是将自己的成果拱手让人,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更何况报纸已经被他视为操纵舆论、发展势力、壮大根基的举措,以后总不能事事都亲自跳出来罢,总得有个合适的吹鼓手。所以怎能平白无故的为他人作嫁衣裳?

李大人口中“西天”指的是十王府,“如来佛祖”更不言而喻。

“听说你最近又不安分,正在筹备办报?什么样的报?”见了面,李佑尚未道出来意,归德长公主反而先问了话。

李佑答道:“正为此事而来,却有大事不好!”

大事不好的时候也太多了点…归德长公主对此免疫了,不以为意的轻笑几声,“遇到难题了?”

李佑满怀期待的点点头,又听千岁殿下拿腔捏调的讽刺道:“你不是很能干么,自己单枪匹马连段公公都能废掉,还有什么能难得住你?用得着寻我这女人家求助?”

李大人又一次对女人心思表示无语,这都什么时候了,又提起这茬事。

上次对付段知恩时,为不走漏风声将长公主瞒在鼓里,还拿她当幌子和收尾工具,让长公主心里有点不愤,对此李佑也是清楚的。这段时间前前后后从**到精神已经安抚了数次,本以为已经风平浪静,却一不留神,小怨气又在这里冒了出来。

李佑悄声道:“这次事关陛下,你既然没兴趣,那就告辞!”

果然,听到与天子有关,归德千岁立刻恢复了正经,喊住李佑问道:“慢着!你说清楚再走!”

李佑麻利的又转过身,将今日东朝房集议过程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你们文臣办报,这与陛下何干?”归德长公主疑惑道。

李佑刚想吐槽一句“妇人头发长见识短”,但考虑到局势险恶便生生扼住,只分析道:“朝廷是陛下的朝廷,百姓也是陛下的百姓,本该不分轩轾!报纸这个东西,既是朝廷的,也该是百姓的!如果报纸成了石祭酒所说那样的报纸,后果将如何?文人互相吹捧之下,长此以往百姓只知有朝廷,而不知有陛下了!”

归德长公主不是蠢人,李佑稍稍点拨,便立刻明白了事态。如果彻底成了文官把持的朝廷喉舌类报纸,显然对天子是不利的。

生怕千岁殿下理解不到其中意义,并为了自己的事业,李佑不惜暂时充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