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1/4页)

宁先生神情更冷:“我二十出师,行遍四方,直到年前才入京城。”

明微马上道:“学生也是才入京城,先前一直居于东宁,说不定与先生碰过面。”

“我不曾去过东宁。”

“……”好了,编不下去了。

宁先生没有放过她的意思,居高临下,垂目而视,一定要个答案。

眼看屋里这些少女好奇起来了,她只得道:“学生……记忆过人,凡听别人弹过的乐曲,很快就能学会。方才听了这么多遍,复弹出来并不是难事。”

“为何先前不说?”

明微道:“学生新来,不想出风头。”

宁先生又盯着她看了良久,终于收回目光,回去了。

明微松了口气,不免好笑。

她说实话,没人相信,说的假话,倒是信了。

宁先生低头弹了几个调,刚要说话,就见方才这女学生开口了:“先生,您还没有评判过学生的琴技。”

他头也不抬,淡淡道:“你之琴技,何须我来评判。”

这话听得女学生们又惊又疑。

什么意思?是说她弹得很好,不用教了吗?

宁先生已经不理会这个问题了。

下了课,明微收好琴,出了琴室。

魏晓安追上来:“你真厉害,宁先生很少夸人的!”

明微奇道:“先生夸我了吗?”

“当然,都说不用评判了,就是你弹得很好,不用再教的意思啊!何况,我也听得出你弹得很好。”

明微有自知之明。她在乐理上天赋不算很高,只是常年累月的,技艺还过得去。

但她对宁先生很好奇,魏晓安凑上来,正好向她打探打探。

魏晓安极是热情:“你说宁先生啊?他叫宁休,不知道是什么出身,年前来到京城,在折桂楼一曲成名,然后就被博陵侯府请去了。没多久,就来书院授课了。”

明微若有所思。博陵侯府?那杨殊知道吗?

两人回了书斋,收拾东西准备下学。

出去时,正好孙蔚回来。看到明微,她垂下头去。

擦肩而过时,明微听到了她细如蚊呐的声音:“谢谢。”

明微淡淡一笑,孙蔚身上有一丝她的法力,这是用过柳哨了。

第183章 七夕

明微在书院的生涯,似乎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借由魏晓安,她识得了几个同窗。而孙蔚的情况也在慢慢地好转,偶尔也会跟她说几句话了。

奇怪的是,文氏姐妹明明厌憎她到了极点,却没来找麻烦。

明微不认为,她们是被吓住了。要真被吓住,怎么会屡屡用阴沉的目光看她?大概还在找机会吧?

时节就这样进入了七月。

七月七,鹊桥会。

如今天下承平,云京更是繁荣富庶。一个小小的七夕节,各商家竟也争先恐后挂出彩灯来,弄得热闹无比。

纪大夫人喜滋滋地备了瓜果、针线、小盒等物,与董氏说:“自从三妹四妹出嫁,家里好久没过七夕了。”

董氏笑眯眯:“再过几年,珠儿也能过了。”

珠儿还小,穿针引线自是做不来。但她爱学样,见明微和多福拜织女,也跟着拜。然后瞪着果盆上的瓜果,连声问:“娘,什么时候能吃?珠儿想吃了。”

董氏摸摸她的头:“等喜蛛结网就能吃了。”

“那喜蛛什么时候结网?”

“这个要问你小叔。”

纪小五认命地从竹床爬起来:“行了行了,我去抓。”

多福连忙拿了个小盒递过来:“五公子,抓一只给小姐。”

纪小五撇撇嘴,勉为其难接过来,心里却想,就她那样子,哪怕盒子结满了网,针线也好不了。

不多时,纪小五抓了两只喜蛛回来,一只放在盒子里,给明微应巧,另一只用来作弊,假装它自行爬到了果盆里,于是一家人愉快地分食瓜果。

吃到一半,下仆来报,说有人找表小姐,却是魏晓安等人想请明微出去玩。

明微不是很想出去,纪大夫人却很高兴:“小姑娘就该跟小姑娘一起玩,去吧去吧!”又叫纪小五,“陪你表妹一起去,晚上人多,可要顾好了。”

有理由出门,纪小五也很高兴:“知道了,保证表妹全须全尾地回来。”

纪小五陪着她们走到巷口,正好他那一群狐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