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皇帝很有些不好意思却又忍不住和高拱炫耀起来:“皇后包的,味道不错,朕吃了一整碗呢。”

高拱瞧着年轻皇帝的模样,忍不住笑了笑,随即点头:“既如此,帝后和乐,臣也就能放心了。”说罢,礼了礼,“臣告退……”

皇帝令李芳亲送高拱出门,待得高拱出了门,李清漪才从后头慢悠悠的走出来,裙角的暗纹随着她的步子,在灯光下盈盈生辉。

皇帝瞧她一眼,笑问道:“《登极诏》的事情,你怎么看?”

李清漪斜睨了一眼,懒懒道:“这事乃是国事,怎么又问起我了?”

皇帝但笑不语,先是低头亲了亲一直在怀里挣着的儿子,这才温声和李清漪说话:“你把钧儿放出来,不就是要打断我的话?”

朱翊钧被皇帝脸上的胡子扎疼了,生了闷气,扭过头哼了一声,一下子蹦下去跑开了。

边上候着的小太监和宫人们亦步亦趋的跟在他后头,就怕这位小祖宗摔倒,倒也不必皇帝和李清漪去担心。

李清漪闻言微微一笑,缓步走过去和皇帝坐在一起,顺势打起趣来:“都说圣明无过圣上。做了皇帝,果是越发圣明了。”

皇帝果是忍俊不禁,亲自拎起茶壶,整了整两个茶杯,给自己和李清漪各自倒了杯茶:“好了好了,我还未听皇后您的高见呢。”

李清漪顿了顿,看他面上笑意满满并无勉强,这才徐徐应声道:“其实,遗诏的事情,徐阶有错。可无论是换了何人来,都是要骂一顿的。毕竟,先帝做的那些事,必要提出来,才能一一改过。换了高大人,也是一样。”

皇帝适才不过是因为高拱的话一时脑热,这才没想通,后来被忽然跑出来的儿子一打断自然也就醒过味来了。他听到李清漪这话,点点头:“确实如此,”不过他也有更深得忧虑,“只是,徐阶凭着遗诏而得天下民心,后面还会有因为遗诏而起复的臣子对他感激涕零。我就怕徐阶因此声势太盛,压不住。”

李清漪心中明白,温声道:“可《登极诏》乃是依据遗诏来的,就算将这个交给高大人,也改变不了什么。”她稍一犹豫,忽而伸出手握住了皇帝的手掌,“登极登极,这是您登极后昭告天下的诏书,是您的行政纲领,至为重要。与其交给高拱或是徐阶其中一人,倒不如交给他们两人一同起草。”

皇帝连忙摇头:“这可不行,高师傅和徐阶内阁里就吵得不可开交,倘若叫他们一起写,岂不是要闹翻了?”

李清漪抬起眼,细长的眼睫轻轻上扬,杏眼里波光粼粼。她深深的看入皇帝眼中,声音不轻不重,不疾不徐,好似殿中那若隐若现的花香:“陛下,”她极其罕见的用了这个词,一字一句的点出最关键的东西,“让高拱和徐阶吵得不可开交的从来不是其他,乃是权利!”

她的声音一点一点的从皇帝的耳中进入心底,好似金石之音,掷地有声——

“他们争的乃是这个帝国至高的权利。而您所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们,是谁赋予了他们这项权利!”

新君刚刚登基,自然是不太了解朝政的,所以《登极诏》才会由内阁起草。可是,这是新君的为政纲领,正所谓金口玉言,自己说过的话必然是不可违背的。所以李清漪才会说这是“至为重要”。

若是叫高拱和徐阶两人一起写《登极诏》,这两人必然是会吵翻。可是,他们很快也会发现,最后的决定权在皇帝手里——恩威皆出于君上。所以,他们最后必然也会顺着皇帝的心意来写这封诏书,希望能够以此而获得皇帝的青睐。

第85章 誓约

李清漪和皇帝既然把事情都说清楚了,不一会儿就令人出去传旨把事情定下,省得又生出旁的枝节来。

徐阶和张居正都是在乾清宫院里的值房里休息,很快便听到这道旨意的。

“这做了皇帝,果然就不一样了啊。”徐阶负手于后,和张居正感叹了一句,“这一手乃是正大光明的阳谋,平衡两边,倒是颇有几分先帝做派。”

张居正恭恭敬敬,弯腰给徐阶倒了一盏茶,笑问道:“那,老师有何打算?”

徐阶语声淡淡:“我原还以为皇上会偏向于高郑新,遗诏上头这才小心了些。如今既然上头既然摆出了一视同仁的态度,我这个做臣子的自然也不好不领情。”

张居正若有所思,一时没有应声。

徐阶转身端起茶盏,仿佛漫不经心的看了自家学生一眼,轻轻问道:“你是礼部侍郎,皇上的登基大典你筹备得如何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