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页)

教授想全面检验一下蜡绢、石板和竹针笔效果,便随手又在蜡绢上勾画了几个图案。

教授将蜡绢小心地绷贴在印刷机印网下面,四周固定牢靠。

印刷机底座上,铺好承印的纸张,放下木框印网,用油墨辊浸蘸油墨,稍稍用力,在印网上均匀地来回滚动。

油墨被蜡绢上涂抹的蜡层阻挡,只沿着蜡绢被刻划部分,透过绢布,渗印在下面的纸张上。

掀开木框印网,承印的纸张上显出清晰的文字和图案。

再印几张,效果依然。

印刷成功了!

教授将纸张捧在脸前,贪婪地吸嗅着油墨散发出来的焦臭气味。

教授再将纸张送到张仲景鼻下,张仲景深深吸了一口,久久不忍呼出,颤巍巍接过纸张,蒙在脸上,眼泪在粗糙的纸面上,勾画出美丽的图案。

“香,真香!”

……

三国时代,第一家印刷出版公司在张仲景的住宅里成立了。

长沙城内外好多人跑来义务帮忙。

教授细心地监督着制墨和熬蜡的过程。

刻制蜡纸,需要悬腕运笔,手不能触碰蜡绢,以免融污蜡层。

这项工作对教授来说十分艰难,但在几个负责刻板的年轻书生看来,却是既简单又好玩。

古人使用毛笔,本就是提笔悬腕生们原本害怕刻错文字,但教授却笑着告诉他们无妨。每当有人刻错,教授便沾一滴蜡浆,滴在错字之上,阴干后,重新刻写即可。

于是,有的书生便故意刻错,然后饶有兴致地自己涂改,当然,若被张仲景发现,难免吹胡子瞪眼呵斥几声。

“好臭啊……”负责印制的后生擦拭下汗水,抱怨道。

张仲景捧着印制好的书稿,像捧着刚出声的婴儿,生怕粗手粗脚地弄疼了书稿,却又舍不得放下。

“臭什么臭?是香咧!”张仲景嘴角挂着笑,脸上沾着点点乌黑的油墨,双眼却比油墨更有光亮。

教授手里拿着最初印制的实验品,才发现自己当初不经意间刻的字是“hello…world”,而刻划的图案也是世界知名大公司的徽标。

啊,二十一世纪。

遥望天际,教授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队友们安好!希望我们能早日相会!

第0077章 耿浩 接了个大活

大白天,耿浩的屋子依然挡得严严实实。

昏暗的油灯下,耿浩认真地研读着王队给他的帛书。

书中详细记载着董卓集团中主要人物的资料,其中详细记载着每个人的籍贯、履历,应是王允提供的;有关这些人日后的归属、职位升迁等,显然不是王允能知晓的,而是王队根据自己掌握的三国知识整理的。

熟记下每个人的前半生、后半世,再相面算卦,岂能不准。

耿浩从来没有如此认真地学习过,他一边看,一边叨咕着,时不时还伸手挠挠粘满蓬乱假胡子的下巴。

帛书中记载的人物资料、生平,耿浩大多不知道。

他翻到记载吕布资料的一页,仔细寻找,却找不到“貂蝉”二字,这让耿浩倍感失望。不过,资料中的其他记载还是吸引了他的兴趣。

耿浩轻声念道:“吕布字奉先……膂力过人,号为飞将……封都亭侯……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哈哈,吕布果然给董卓弄了顶绿帽子!”

再望下看,却再无相关记载。

“这书写得……”耿浩觉得写书之人实在没有写小h文的天赋,“怎么到了关键时候,没了……”

“唉,大忌啊,此书当扑!”耿浩给出了书评。

敲门声。

是他和王队约定的暗号。

王队闪身进屋,急切地说道:“坏了耗子,咱们计划要泡汤了!”

耿浩从来没见过王队如此着急,起身掩好门,问道:“怎么了?王哥你慢慢说。”

“唉!”王队一屁股坐到席上,叹了口气道:“历史上记载董卓要修建郿邬小城,我原计划让你假扮道士算命,通过张辽,逐步接触董卓身边之人,把你塑造成个半仙。到其修建郿邬城时,想办法推荐你为其卜算、选址,将预备的道具埋入选定的地址,待其动工之时,挖掘出来,利用上面的预言、谶语忽悠董卓,以使其自认为受命于天。”

耿浩插言道:“是啊,你曾说过,按郭嘉和荀攸叔侄的分析,将董卓捧得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