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页)

“唉!”教授叹道,“如此忠义守信之臣,远比那几座城池重要啊。”

“是啊,楚国国王得到消息,便是像教授你方才所言,楚王唏嘘不已,以上卿之礼厚葬巴将军头颅。巴国那边也举国哀悼,厚葬了巴将军无头之躯。”

教授不自觉拱手道:“这样的人物,的确值得建造汉阙以示纪念。”

王队又道:“是啊,从那以后,巴国人皆尊称巴蔓子为‘断头将军’。”

“哦……我想起来了,《三国志》中关于张飞义释严颜的记载,就曾提到‘巴郡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一说。”

王队点头道:“不错,张飞义释严颜史书确有记载,但那只是说张飞敬佩严颜忠义,才没杀掉严颜,至于《三国演义》中严颜投靠刘备之说,怕是罗贯中老爷子演绎的了。因此,后人将巴将军和严颜并称‘意怀忠信’,而这临江县,也因出了这两位将军,被后来的皇帝赐名‘忠州’。这可是中国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啊。”(闹心注:“意怀忠信”和“忠州”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赐)

“哦,王队,你这么一说,我倒记起来了,后来的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曾提到四位忠烈之臣,其中第一句就是‘为严将军头’,能被以忠义著称的文天祥列为‘四烈臣’之首,这严颜将军也不简单啊。”

“是啊,单说今日严颜怒斥那刘胖子,推倒汉阙之举,就已经令人钦佩了。巴严两位将军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啊,抗战时,重庆作为陪都,屡次遭到日寇轰炸,那时人们宣传抗战演讲时,也经常引用严颜的话‘中国自古只有断头将军,而没有投降将军’……”

王队和教授正说得兴奋,忽听门外人声嘈杂,一伙家奴模样的人冲进店内,为首的正是方才监造汉阙的管事。

那管事看见王队二人,大声叫道:“就是这两个外乡来的细作,速速绑了,解去成都,交州牧大人拷问。”

家奴们蜂拥而上。

教授吓得发傻,王队也大惊失『色』,被人抓住了双臂,王队不停挣扎,大叫道:“你们凭什么抓人?”

家奴们根本不停王队辩解,捆绑好了,便将二人推搡出店。

王队暗道不好,一定是那刘胖子怀恨自己称赞巴将军,不敢对严颜下手,却将怒气发泄到自己和教授身上。这可怎么办?无论是落在这里的刘胖子手里,还是真的被押解到成都刘璋刘胖子那里,恐怕都没好结果了……

“慢着!”

一声高喊,一群军士迎面过来,为首校尉大声道:“奉郡都尉严大人令,擒拿外乡细作,闲杂人等速速回避,有滋事者,同罪!”说罢,一挥手,属下军士却不搭理那管事及一干家奴,上前拽着王队和教授,扬长而去。

惊慌之下,王队实在搞不懂。要说那刘胖子为了报复,诬陷自己和教授尚可理解,为何严颜也认定两人是细作?

不过,看严颜的为人,应该有机会解释,总比落在刘胖子手里好些。

来不及多想,军士们已将二人押至一处小院落。

领军的校尉挥手令军士们退出,过来替王队二人送了绑绳,深施一礼,说道:“让两位先生受惊了,严都尉料想,二位方才的言词定会惹恼那姓刘的,因此命吾等假借捉拿细作之命,以策二位先生周全。”

“哦,如此多谢严将军了。”王队和教授赶紧施礼,王队又道:“吾等仰慕严将军已久,此番又蒙严将军搭救,可否当面答谢?”

“不必了,严都尉军务繁杂,请二位见谅。”校尉说罢,掏出一个小包,“二位系外乡人,都尉嘱咐二位速速离开此地,以免多生枝节。都尉敬佩二位人品,这包钱乃都尉所赠路资,请笑纳。”

“这……”王队不知该说什么,只是不肯再收馈赠。

校尉将钱强塞给王队,也不多说,立刻引二人从后门出去,告之如何离开此地,行了一礼,匆匆走了。

王队和教授连谢字都来不及说,看看校尉背影,只好匆忙上路,离开这是非之地。

第0235章 耿浩 动真格的了

浓郁的『药』气,弥漫在孙策的疗伤营寨。

耿浩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要煎煮那些根本不需要的『药』材。

孙策的病情不是一朝一夕能治愈的,营寨上下人等在耿浩的调配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孙权来过几次,向华佗询问孙策的病情,华佗按耿浩嘱咐的回答:吴侯『性』命应该可以保住,但若想活动、甚至开口说话,怕是都不可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