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 (第1/4页)

诸葛孔明当然不能马上应允,谦逊一番,说自己黄毛孺子,才学不精,不敢担当重托。

这些当然都是古人之间的客套言词,刘备再三表达自己求贤若渴之意,希望诸葛亮能以天下为大计。刘备言词恳切,坦诚窘迫之状,对前途更感迷茫,希望卧龙先生能指点一二。

蔡鹏一边认真听两人说话,一边反复品味,愈发敬佩刘备孔明二人。

敬佩孔明是因为此人如此年轻,却老成沉稳,绝无一丝张扬跋扈之气。

敬佩刘备是因为主公刘备身居高位,却能放下身段,诚恳求教。

蔡鹏觉得,刘备最高明的地方在于虽求贤若渴,但却绝不病急乱投医,虽有邀孔明出山之意,却不直接许诺高官厚禄,而是以一个谦虚的学生心态,请诸葛亮为自己答疑解惑。

蔡鹏明白,刘备是想先了解一下诸葛亮的见识,再做决定。

诸葛亮略一沉吟,道:“亮一山野村夫,得皇叔如此器重,当试为皇叔析之。”

蔡鹏明白,诸葛亮这是要向刘备展露自己胸中才学了,赶紧屏气凝神,听诸葛亮解读天下大势。

诸葛亮略整衣襟,侃侃而谈:“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一片隆中对策,听得蔡鹏血脉贲张,畅快淋漓。说来也奇怪,上学时,蔡鹏学过“隆中对”这篇课文,可那时,无论如何努力,他就是无法背诵下来,更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然而今天听着诸葛亮真人版的“隆中对”,虽然其中不乏一些蔡鹏仍旧似懂非懂的词语,但蔡鹏完全领会了诸葛亮为刘备所设计的战略构想。那就是避开强大的中原曹操,西进巴蜀,夺取易守难攻而又富庶的巴蜀之地,逐渐发展壮大,再图中原大业。

如果不是主公刘备在这里,蔡鹏怕是要为诸葛亮的战略构思鼓掌喝彩了。

“皇叔请看。”诸葛亮说着摊开几案上的地图,“此乃西川之图。”

刘备探身望去,蔡鹏也忍不住伸长脖子观瞧。

这地图虽不如蔡鹏见过的现代地图精致详细,但对各郡、县,官道、小路以及各处关隘都详细加以标注。

诸葛亮指点着地图,详细解读着如何进取巴蜀,取得巴蜀后,如何部署防御等等。

刘备听得入神,身子几乎伏到几案上。手指随着诸葛亮的讲解而不停地在地图上移动,时而面露轻松,时而眉头紧蹙。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说完,伸出羽扇,轻轻拍打一下地图。

“呜呼……”刘备长叹一声,长身拱手,“闻卧龙先生之言,备茅塞顿开,如拨云雾而睹青天矣!”

诸葛亮微笑还礼。

“然……”刘备谢过诸葛亮,面色突然有暗淡下来,“然,现今之势,备方投刘景升大人,于荆州尚立足未稳,而曹孟德欲起虎狼之师以图荆襄,若何?”

刘备担心的是眼下的形势,也是摆在面前的残酷现实。曹操即将大军压境,如果无法渡过这一场劫难,那诸葛亮所筹划的一切美好远景不过是空中楼阁、美丽梦境而已。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皇叔莫慌,亮以为,河北之事未定,曹孟德即便有觊觎荆襄之心,亦无此力,亮愿再为皇叔析之。”

“哦?”刘备不敢相信,“愿闻先生高论。”

诸葛亮言道:“曹孟德窃据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虽兵精马壮,然而在亮看来,不过是虚张声势。曹孟德窃国枭雄,为世人所愤。东西南北四面诸侯无不有灭清君侧之心,曹孟德不得不防。”

刘备轻轻点头,蔡鹏也听得入神。

诸葛亮继续道:“曹孟德之要务,当以肃清河北袁本初残余势力为先。河北不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